BTR-90輪式步兵戰車車體用高硬度裝甲鋼製造,全焊接裝甲結構,內有凱夫萊防剝落襯層,並可披掛被動附加裝甲。它具有全方位抵禦14.5毫米機槍彈的防護力,披掛附加輕質陶瓷複合裝甲後,能防禦RPG-7反裝甲火箭彈的攻擊。整車造型更加簡潔流暢。針對車臣戰場上經常遇到的地雷襲擊事件,車體底部和載員座椅采取了有效防反坦克地雷傷害的措施。
BTR-90的前裝甲可防小口徑自動武器射擊,側裝甲可防大口徑機槍和炮彈破片,還可加裝附加裝甲。136
BTR-90型輪式步兵戰車重17噸,裝有功率為375千瓦的柴油發動機,路麵最大行駛速度達100公裏/小時,在遭到嚴重破壞的路麵上行駛仍可達到50公裏/小時。BTR-90可隨時趟過水中障礙,在4個輪胎完全損壞的情況下仍具有戰場轉移能力。它可運送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每個步兵乘坐的空間比過去的俄製戰車增加了50%,這對外觀輪廓沒有增加多少的BTR-90而言實在是不小的突破。車輛的減震係統得到很大改善,對俄軍官兵而言,在路況很差的俄羅斯外高加索地區行駛,這實在是個福音。
十、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日本)
60式是“二戰”後日本仿照美國M59式裝甲運輸車設計製造的第一代履帶式裝甲車。該車生產總數為425輛,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
60式於1956年由日本防衛廳開始研製,1957年由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小鬆製作所分別製造樣車,前者稱為SU-Ⅱ型,後者稱為SU-I型。1957~1958年間兩種樣車同M59進行了對比試驗,之後又各自做了改進,1960年三菱公司將改進型樣車命名為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並正式投產。139
十一、VXB-170輪式人員輸送車(法國)
VXB-170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由法國貝利埃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研製的。該車於1973年投產,1975年因貝利埃公司被雷諾公司合並而停止了生產。140
1968年,第一台VXB-170樣車製成,被稱為BL-12型。該車在1969年薩托裏展覽會上展出,後經試驗和改進,於1971年正式定名為VXB-170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十二、HWK11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德國)
德國HWK11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亨舍爾工廠研製的。1963年完成首輛樣車,第二年開始投產,目前已停產。
動力傳動裝置前置,是HWK11的一大特點,其發動機和傳動裝置與標準型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相同。除此以外,它也沒什麼突出特色,反倒是性能有頗多限製。該車不能水上浮渡,無三防裝置,墨西哥裝備的車輛也未裝夜視設備。
十三、UR-416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德國)
德國UR-416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蒂森機械製造廠投資研製的,1965年完成第一輛樣車,1969年投產。該車生產量很大,大部分出口到南美、非洲諸多國家,主要用於各國的警察部隊。
UR-416性能優越,突出表現為通過性好、速度快、壽命長、噪聲低。它是利用戴姆勒-奔馳公司的越野汽車底盤加裝裝甲車體而成的,大部分零部件與越野汽車通用,故底盤結構簡單,易於改成多種用途的車輛。142
十四、“大毒蛇”裝甲人員運輸車(澳大利亞)
為了適應國際競爭,1999年初,澳大利亞陸軍向澳大利亞防務工業公司(ADI)訂購了320輛步兵機動車(IMV)。早期車型的試驗遭遇了不少問題,但問題終被解決,第一批低速生產的車輛於2003年出廠。
IMV被稱為“大毒蛇”步兵機動車。其車體全由鋼製裝甲焊接而成,能防禦輕武器攻擊、炮彈碎片和地雷。148
動力裝置由柴油發動機與全自動變速箱組成,安裝在車輛前部 、駕駛員與車長前麵。
步兵可由車體後部的大門進入,麵對麵坐在排列於車廂兩側的獨立座位上。載員艙有七扇寬大的防彈窗,兩麵各三扇,後門上一扇,每扇窗戶都有射孔。149
此車型標準配備包括動力轉向裝置、空氣調節係統、冷卻供水係統和10噸液爪絞盤。車長與駕駛員頭上的車頂處可安裝一挺7.62毫米或5.56毫米的機槍。
改型車有救護車,戰地指揮車,迫擊炮車,直接火力支援車,工程車(先遣突擊車),滅火王(目前正生產的救火車)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