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著名步兵戰車與裝甲人員輸送車(3)(1 / 2)

荷蘭陸軍將該車的基準車型命名為YPR765,荷蘭陸軍使用的改型車包括YPR765PRCO-B指揮車、YPR765PRCO-C1到C5指揮車、YPR765PRRDR雷達車、YPR765PRRDR-C雷達指揮車、YPR765PRGWT救護車、牽引120毫米迫擊炮的YPR765PRMR迫擊炮牽引車、YPR765PRVR-A和PRVR-B運貨車、YPR765PRAT反坦克車(裝有與美國改進型“陶”式發射車相同的“陶”式發射器)和YPR806PRBRG裝甲搶救車。

菲律賓使用的車型與荷蘭AIFV類似,但用12.7毫米機槍代替25毫米KBA加農炮。

裝甲人員輸送車

近幾十年在戰場步兵輸送的用途上,步兵戰車已逐步取代了裝甲人員輸送車。但是因為裝甲人員輸送車具有廉價、適應性能好、容易大量生產的特點,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是主力配備。

一、M2/M3裝甲人員輸送車(美國)

20世紀30年代,美國研製出了半履帶式裝甲車,它適應了時代的需求,成為那個年代獨特的風景,而這其中又以M2和M3最為著名。

M2半履帶式裝甲車定型於1937年,主要作為偵察車和牽引車使用。這是一種半履帶式的卡車,可用來牽引105毫米的榴彈炮。它的改進型M2A1的戰鬥全重為8.89噸,裝備有2挺12.7毫米的機槍。

M3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於1939年製成,主要任務是為戰場運送步兵。它也有A1/A2等改進型。該車結構及性能與M2基本相同,隻是車體長一些,從而有較大的承載力。M3與M2一起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對日的菲律賓戰役中首次亮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裝甲車的發展史上最大的事件便是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崛起。這一時期,作為最早成為汽車大國的美國,憑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裝甲車的製造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其研製的輪履合一式裝甲車,為半履帶式裝甲車翻開了輝煌的一頁。到20世紀30年代末期,美國一躍成為當時響當當的“裝甲車第一大國”。

二、Sd.Kfz.251裝甲人員輸送車(德國)

Sd.Kfz.251裝甲人員輸送車是德國博格瓦德公司用3tHKL6型半履帶式運輸車底盤研製而成的,1939年至1945年在德軍服役期間,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生產總量達到了1.6萬輛。其基本車型號Sd.Kfz.251/1是德軍步兵的標準裝甲運輸車。12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美國外,另一個半履帶裝甲車生產大國就是德國。而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半履帶中型車就是大名鼎鼎的Sa.KfZ.251裝甲人員輸送車。該係列裝甲車裝備部隊後,立即參加了1939年8月德軍對波蘭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幾乎參加了德軍的每一次軍事行動。123

Sd.Kfz.251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變型車特別多,加上基本車型一共有22種。如Sd.Kfz.251/1裝甲輸送車、Sd.Kfz.251/2火箭發射車、Sd.KfZ.251/3無線通信車、Sd.Kfz.251/4輕型迫擊炮牽引車、Sd.Kfz.251/6指揮車、Sd.Kfz.251/22反坦克炮裝甲車等。124-125

三、Sd.Kfz.250裝甲人員輸送車(德國)

Sd.Kfz.250為輕型裝甲運輸車,該車型從1940年參加法蘭西之戰開始,直到1945年5月德國戰敗,被廣泛地用於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產量共約7500輛。

Sd.Kfz.250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變型車有12種。基本車型為Sd.Kfz.250/1裝甲人員輸送車,Sd.Kfz.250/2可用來鋪設電纜、建立電話網,Sd.Kfz.250/3為有線通信車,用於兵種協同通訊和通訊中轉,Sd.Kfz.250/7為80毫米迫擊炮車等。

四、M75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美國)

M75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於1952年裝備美國陸軍,主要用於運輸裝甲人員。1951年至1954年,共製造了1729輛。

1952年12月,美國陸軍決定裝備T18E1型車,並將其定名為M75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該車被M59型車取代,其中的大多數轉交比利時陸軍裝備。目前,該車在比利時也逐漸被裝甲步兵戰車和M113A2裝甲人員輸送車取代。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