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著名步兵戰車與裝甲人員輸送車(2)(2 / 3)

十、BMP-3步兵戰車(俄羅斯)

BMP-3步兵戰車由車體、炮塔、武器係統、火控係統、動力傳動係統和通訊係統等組成,采用箱型車體、車首呈楔形、車位垂直。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戰鬥室居中、載員室和動力室後置。91

在總體布置上BMP-3步兵戰車打破了履帶式步兵戰車的傳統設計布局,采用獨特的發動機後置方案,這樣做主要是在考慮到車輛重心的布置和水上平衡設計的同時,還可以增大車首裝甲板的傾斜角度,以提高其防護力。在以前的BMP-1/2步兵戰車上,位於車體前左側的駕駛員和車長比較靠近履帶,經阿富汗戰爭證實,當BMP-1/2觸發反坦克地雷時,其後果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在BMP-3步兵戰車上駕駛員位於車體的正中央,有利於車輛在狹窄的路段轉向。92

BMP-3步兵戰車的駕駛員有5具潛望鏡,使其對周圍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夜間駕駛時,中間的潛望鏡將由紅外駕駛裝置替代,也可根據需要換成微光夜視儀。

BMP-3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為18.7噸+2%,比BMP-1/2重3~4噸,防護力上得到很大加強。乘員為2人,載員為7人。車全長7.14米,全寬3.23米,全高2.65米,和BMP-1/2相比,車體輪廓(尤其是車寬)得到增大,提高了乘坐舒適性。炮塔中,車長在火炮的右側,炮長在左側。由於動力-傳動裝置後置,炮塔的位置明顯靠前。從總體上講,BMP-3步兵戰車最突出的特點是其強大的火力係統:1門2A70型100毫米火炮、1門2A72型30毫米機關炮和3挺7.62毫米機槍,算得上是“超豪華”的武器係統。

BMP-3步兵戰車上有5個射擊孔,兩側各2個,左側後門上1個。由於載員都麵向前方而坐,所以,載員可以利用隨身攜帶武器和射擊孔乘車戰鬥,但乘車戰鬥並不是主要作戰方式。BMP-1有9個射擊孔,BMP-2有8個射擊孔。看來,減少射擊孔,也是步兵戰車的一大趨勢。

除了固定武器外,車上還有2挺便攜式輕機槍、載員使用的6支AK-74型5.45毫米自動步槍和26毫米信號槍等。也就是說,載員下車戰鬥時的火力仍很強大。

從上麵介紹的武器係統的配置來看,其正麵火力十分強大,已經超過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型坦克或主戰坦克火力,具有同敵方的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步兵等作戰的能力,顯示出BMP-3步兵戰車的多用途性。BMP-3完全能起到輕型坦克和水陸坦克的作用,蘇聯/俄羅斯已不用再發展輕型坦克和水陸坦克。

BMP-3是一款相當另類的步兵戰車,首先它火力強大,超過五六十年代的主戰坦克。第二,它采用了發動機後置的方案,而且車載步兵也從後麵上下車,這就給步兵造成了很大不便。但相對於它優良的性能來講,這點不便還是可以忍受的。

十一、KIFV步兵戰車(韓國)

KIFV步兵戰車是韓國大宇重工業有限公司投資,在美國食品機械化學(FMC)公司的AIFV裝甲步兵戰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較AIFV有許多改進,特別是在機動性方麵。在研製過程中,采用了一些其他國家的部件,諸如英國阿爾步板材有限公司的鋁裝甲、德國MAN公司的柴油機、英國自動變速箱公司的T-300液力機械傳動。AP精密液壓件公司設計和製造了全套動力操縱的製動和轉向係統,並供應了由發動機驅動的泵和後部跳板式大門上的小門控製線路。製動與轉向係統中使用了卡鉗型盤式製動器。93

該車車體采用鋁合金焊接結構,並有間隙式複合鋼裝甲,用螺栓固定在主裝甲上。間隙內填充聚胺酯泡沫塑料,這樣,既便於減輕車重,又能提高浮力儲備。

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側,前麵有4個M27晝間潛望鏡,中間的1個可換成被動式夜間駕駛儀。車長在駕駛員的後麵,有5個潛望鏡,4個為標準的M17晝間潛望鏡,1個放大倍率為1×和6×的M20A1潛望鏡,如果需要,該鏡也可換成被動式潛望鏡。

在車長右側有1個指揮塔,能旋轉360°。塔內有1挺12.7毫米的M2HB機槍,並有防盾,兩側與後部也有裝甲防護。此外,還有數個能保證車長進行環形觀察的潛望鏡。在車長位置上的輔助武器為1挺7.62毫米的M60機槍。

該車發動機為1台MAND2848M柴油機,位於駕駛員右側。與之匹配的是英國自動變速箱公司的T-300液力機械傳動裝置。

行動部分采用的是扭杆扭管懸掛,每側有5個雙負重輪,無托帶輪。在第一、第二和最後一個負重輪位置上裝有液壓減振器。采用T130E1鋼質履帶,銷耳掛膠,有可更換的橡膠襯墊。

載員艙在車體後部,艙內7名步兵均為單個座位。人員通過車後動力操縱的跳板式大門出入,門上左側還開有1個小門。頂部有1出入艙口,兩側各開有2個射孔並裝備有觀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