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裝甲家族(4)(1 / 3)

輪式裝甲車輛發展迅速。目前,世界上能研製、生產輪式裝甲車輛的國家超過25個,至於使用、裝備的國家至少在80個以上。其主要特點是:著重發展戰鬥全重14~16噸、驅動方式(6×6)的裝甲車輛;車體外形、車內布置、主要部件適應越野行駛;多數采用大型單胎,輪胎既能防彈又能調節氣壓;可以安裝從7.62毫米機槍到105毫米口徑火炮的武器;車體能防機槍彈和炮彈破片,並有“三防”能力;重視軍民產品的標準化、係列化和通用化。

3.改進現有技術和設備

新一代輪式和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主要采用下列技術和設備:民用柴油機的渦輪增壓和增壓中冷技術;電子操縱的半自動或全自動變速箱;高強度扭杆或液—氣懸掛裝置;銷耳掛膠,帶可拆卸橡膠塊的輕質履帶板;防彈輪胎與新型中央輪胎充放氣係統;高強度防彈鋼板和鋁合金材料;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車體和車內襯層;集體“三防”與個人“三防”設備。

輪式和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各有優缺點,前者的優點是成本低,後者的優點是越野性能好,所以兩者將同時發展。

步兵戰車出現後,有的國家認為步兵戰車將取代傳統的裝甲人員輸送車,但多數國家認為兩種車型的主要用途不同,都應發展,不可偏廢。

裝甲工程車

裝甲工程車的曆史悠久,1943年英國裝備了“丘吉爾”裝甲工程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裝甲工程車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相繼研製和裝備了不同類型的裝甲工程車。

一、裝備現狀和發展情況

美國在1968年列裝了M728戰鬥工程車,德國於1969年裝備了“豹”式工程車。20世紀70年代,日本列裝了75式裝甲推土車;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德國列裝“獾”式戰鬥工程車,中國列裝了82式履帶軍用推土機。1990年,美國小批量投產一種多功能的障礙清除車(COV)。56

重型裝甲工程車一般采用主戰坦克底盤,大體具有與坦克相當的防護能力和機動性,用於伴隨和支援第一梯隊坦克的戰鬥。如西班牙M-47E21裝甲工程車由M47坦克改裝而成,德國的“豹”式和“獾”式裝甲工程車由“豹”1坦克改造而成,美國M728裝甲工程車由M60/M60A1坦克改造而成。57

輕型裝甲工程車情況不一,有的采用輕型坦克底盤,有的采用輪式或履帶式裝甲車底盤,有的采用專門設計的底盤。如法國的VCG裝甲工程車利用AMX-13輕型坦克改裝而成,日本的75式快速履帶推土車、美國的M9裝甲戰鬥推土車和英國的FV180裝甲工程車都采用專用底盤,德國“科迪亞克”裝甲工程車基於“豹”2主戰坦克底盤進行了改進。它們的裝甲防護能力和機動性大體與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相當。59

非裝甲工程車是履帶式或輪式推土車(或稱推土機),又多從民用履帶式推土機或輪式車輛發展而成。有的有裝甲駕駛艙,如中國82式履帶式軍用推土機、德國的ZD3000輪式推土車等。

二、結構特點

根據用途不同,在裝甲工程車的車體或上部結構安裝各種不同的作業機構,如:

挖鬥或鏟鬥,是主作業裝置;

推土鏟,一般裝在車前,也有的裝在車尾;

液壓絞盤和吊臂,用於搶救或起吊重物;

地錨,用火箭推進,起固定或支撐車輛的作用,如英國FV180裝甲工程車的地錨,其最大發射距離達91.4米;

地鑽,用於挖掘垂直掩體;

掃雷犁/推土鏟聯合作業裝置,如美國COV車,其兩把鏟刀旋轉成V形起掃

雷犁作用,轉成直線形起推土鏟作用,可以清掃出一條5米寬的通路;

破壞工事炮,用於破壞野外防禦工事和路障;

爆破裝藥發射管和地雷發射管,用於破壞野戰工事和路障或布設地雷,如法國的AMX-30戰鬥工程車(EBG)炮塔的下部有1門短身管炮,可以在60~250米範圍內布設地雷,用於炸毀坦克底裝甲或炸斷履帶。

三、發展趨勢

裝甲工程車多數由坦克或裝甲車輛的底盤改裝而成,所以它們的發展與坦克或裝甲車輛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各國裝備的裝甲工程車一般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代坦克為基礎,技術水平一般。隨著坦克和機械化部隊水平的提高,要求與之配套的裝甲工程車在機動性、生存能力和作業水平方麵也要相應提高。為此各國都在探索實現這一目標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