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縮短反應時間和提高射擊精度,車載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備簡易火控係統。例如日本的88式步兵戰車和瑞典CV90裝甲車族的步兵戰車均配備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儀。
4.普遍采用複合裝甲
裝甲一般有兩種複合結構,一是在基體裝甲外披掛複合裝甲;二是采用間隙複合裝甲,以提高抗彈性能。
5.采用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主要是非金屬複合材料,諸如玻璃纖維、芳綸纖維和碳纖維的增強塑料等。采用這些材料既可減輕車重,又能增強防護性能。目前上述新型的非金屬複合材料主要用於製造零部件,未來有可能用於製造炮塔和車體,現今有些國家正在試驗之中。
裝甲偵察車與指揮通信車
裝甲偵察車是一種裝有偵察儀器和探測設備的裝甲戰車,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具有高度的機動性、有一定的火力和防護力,主要裝備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偵察分隊,用於戰術偵察。裝甲通信車裝有多種通信設備,主要裝備團以上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通信分隊,用於保障部隊指揮、協同等通信聯絡。有許多國家的指揮車和通信車采用相同的設備,稱為指揮通信車。
一、裝甲偵察車
偵察,對於部隊的作戰行動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孫子》中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便道出了查明敵情是勝利保證的道理。而要做到“知彼”,靠的就是偵察。從古代戰場上用的巢車、樓車,到《渡江偵察記》中的神勇、機智的偵察小分隊,靠的都是人眼觀察,最多配上一副倍率不高的望遠鏡。而在今天,航空偵察、電子對抗偵察,再加上裝滿各種光電儀器的裝甲偵察車,使得戰場偵察、火力偵察已經是“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了。這裏所介紹的裝甲偵察車,便是裝甲兵部隊不可缺少的戰鬥車輛之一。42
裝甲偵察車,可以定義為“裝有偵察儀器和設備的裝甲戰鬥車輛”。它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較強大的火力和一定的裝甲防護力,主要裝備坦克部隊和機械化(摩托化)步兵部隊的偵察分隊,用於戰術偵察。
大家對電影《渡江偵察記》中機智、勇敢、神出鬼沒的偵察小分隊,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今的戰場上,盡管也需要像渡江偵察小分隊、楊子榮、“加裏森敢死隊”那樣的偵察英雄,但是,由於現代戰場的“透明度”增大,高速機動作戰的場合增多,單靠步兵兩條腿的偵察作戰行動,已經困難重重。它隻能作為一種輔助的偵察手段,而利用裝甲偵察車來偵察,便顯示出明顯的優越性。
首先,裝甲偵察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裝甲偵察車一般由輕型車輛變型而來,也有的是單獨設計的。它具有外廓尺寸小、質量輕、速度快的特點。它的戰鬥總質量多為6~16噸,個別的超過20噸,乘員為3~4人。履帶式裝甲偵察車的陸上最大速度為70~80千米/小時,而輪式裝甲偵察車的最大速度達到了90~100千米/小時,而且都具有水上行駛能力。單從機動性上講,裝甲偵察車比起坦克和步兵戰車來,都要更勝一籌。
其次,裝甲偵察車具有較強的火力和一定的裝甲防護力。“既能打,又能防”,是它的突出特點。現代裝甲偵察車上,裝有機關炮,有的還裝上了105毫米火炮,有的裝有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遇到敵方的坦克也敢於一較高低,更不要說對付敵方的步兵戰車和輕型裝甲車輛了。一般說,裝甲偵察車的火力,比同等噸位的裝甲車輛的火力要強大,可以實施火力偵察和機動作戰。至於它的防護性能,可以做到防禦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為乘車作戰的乘員(偵察兵)提供一定的防護。當然,它的防護性能比坦克和步兵戰車要差一些,因為並不要求用裝甲偵察車來衝鋒陷陣。43
第三,現代裝甲偵察車上裝有較完善的偵察儀器和設備,其中包括:大倍率潛望鏡,用於白天觀察,天氣晴好時,對裝甲車輛的觀察距離可達15千米。紅外觀察儀器、微光夜視夜瞄儀器、微光電視裝置、熱像儀等,用於夜間觀察。其中,熱像儀在夜間對裝甲車輛的觀察距離可達3000多米,而且用熱像儀來觀察戰場,可以隱蔽自己,十分方便。測距儀器,主要是激光測距儀,測量距離可達20千米。信息處理和傳輸設備,用於將偵察得來的信息及時處理並傳輸給指揮機構。有的裝甲偵察車上還裝有車輛導航裝置、紅外報警裝置、地麵激光目標指示器、核輻射和化學毒劑探測報警器等。有了這些現代化的光電偵察設備,才使得裝甲偵察車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明察秋毫,見微知著。44
20世紀20~30年代,一些國家使用輕型坦克或裝甲汽車來實施戰場偵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用裝甲車改裝成裝甲偵察車,在戰場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直到50~60年代,各國才研製出專門的裝甲偵察車。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研製的著名的裝甲偵察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