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一個充滿經營頭腦的族群(2 / 3)

雖然絕大多數客家人並不承認自己對金錢有著某種特殊嗜好,因為客家人“耕讀傳家”的既定生活模式常常使他們拒絕商業社會中的利益傾向,但事實上生活在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裏,一個喪失了語言、政治、人口優勢的族群,除了在經濟生活中建立自己的“霸權”,似乎沒有別的途徑可以勝出。用現代心理學的術語說,這就叫“自卑與超越”。

三、在入世與出世之間

關於客家人的性格特征,過去已有不少學者做過有益的探討,得出過一些大致相同的看法。羅香林在《客家研究導論》一書中指出,客家人的七個特征:一是客家各業的兼顧與人才的並蓄;二是婦女的能力很強、地位很高;三是勤於勞動、愛好潔淨;四是充滿好動的野心;五是敢於冒險與進取;六是十分儉樸與質直;七是剛愎與自用。

後世學者針對羅香林的論述又提出過一些新的見解,如李喬在《客家人在台灣社會的發展》一書中說:客家人工作勤奮,麵對困難能夠咬牙忍耐,他們重視家族觀念,男人對家庭充滿責任感和自豪感;當環境出現變化時又顯得因循保守,客家人往往易於接受領導,不易拍板決斷;但在決斷之後卻頗難改變,一股橫筋硬到底。客家人務實不務虛,缺乏浪漫情懷和異想天開的特性……所有這些特性均符合客家民係長期山地生活所養成的習慣。彭瑞金在《從族群特性看客家文學的發展》一書中說:“客家族群具有勤勉、崇尚勞動、肯吃苦、節儉、堅強等美德,同時還有冒險、尚武、頑強等特性。”吳錦發在《客家文化的兩麵性格》一書中則提出了一些新穎的見解,認為:客家人的性格在許多方麵具有兩麵性,譬如他們“既保守又激進”“既含蓄又開放”“既寬容又固執”“既自卑又自大”。這種矛盾性格在時代交替或變遷時顯得尤為明顯,尤其當客家人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劇烈的彷徨、思前想後的憂慮一定是免不了的。

而範楊鬆先生則在《客家族群特性與企業家性格之會通與轉變》一文中,重新把客家人的性格歸納為九個方麵:一是客家人具有良好的現實入世精神,他們不是一個清高的族群和甘於寂寞的民係;二是客家人家族倫理觀念濃厚,男人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家庭或族群;三是客家人有重義輕利的作風,這是儒家思想在他們身上的最後殘餘;四是客家人還有明顯的名節麵子觀念,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五是客家族群始終堅持勤儉樸素傳統;六是具有忠誠正直的態度,極力貶斥虛浮和圓滑;七是在人際與人情的取向上比較單一,具有鮮明的情感傾向;八是保守中庸的性格比較突出;九是重功名輕實業。他在仔細分析這些性格與現代商業社會的關係時,逐條加以了反省和梳理,得出如下結論:

現實入世精神:徘徊在隱居和開放之間

所謂“現實入世”,就是積極關心社會現實生活的人生態度。作為客家人來講,他們崇尚現實生活利益,講究實際,不尚幻想,實事求是,不投機取巧。這與他們在山地生活中所麵臨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他們不會像江南魚米之鄉的居民一樣崇尚戲曲與音樂等。與此相對,則又具有封閉保守、欠缺靈活、理想不高、浪漫不足、視角狹窄等特點。

家族倫理觀念:一張難以掙脫的人情網

客家地區宗族組織如蛛網般異常嚴密和無所不在,家族長輩的意見往往被奉為“聖旨”,父母親的權威性仍牢牢地控製著下一代。當然,家族倫理觀念深刻的同時也帶來相應的好處,諸如可以使社會家庭穩定,各項事業和諧發展,通過這種細小的家族倫理秩序維係,不但可以凝聚人心和族群,還可以聯係國家與社會。但壞處是容易造成下對上的盲目服從,以及上對下的專橫傲慢等。

重義輕利作風:老祖宗的遺訓

客家族群曆來有義田、義學、義民信仰,其實質都是強調見義勇為的作風和克己奉獻的精神,對自己的生活則要求很低,勤勞、樸素、寡欲、不取不義之財、鄙視嗟來之食等特性,這些都是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引以為榮的高尚情操。但同時也應當看到,“重義輕利”必然與為商之道相抵牾,現代社會已邁入工商業高度發展階段,商業觀念和經營技巧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麵,無人能夠熟視無睹或置之不理。

名節麵子觀念:精神上的虛假午餐

重名節好麵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它表現為重視精神需求的滿足,珍惜榮譽,崇尚氣節,講求廉恥,高度自尊,這是值得保持發揚的美德。但同時也容易造成愚忠愚孝,故作清高,死要麵子,遇事擺譜,虛榮諂媚,打腫臉充胖子等。這在講求以實力做後盾的商業社會而言,都是不足取的。

勤儉樸素傳統:來自山地的生活感觀

客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節儉,樸實苦幹,這與移民開拓曆史有很大的因果關係,由於麵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貧瘠的山地丘陵,因此必須依靠勤奮和節儉才能紮根發展。若把這種特性運用到現代社會之中,則要求不光“埋頭苦幹”,還要“抬頭巧幹”,具有靈敏的前瞻性目光、策略性的工作技巧等。尤其是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應當通過科學的預算製度來指導企業發展,該用的用,該省的省,不要盲目節約,當“守財奴”。理財時代的來臨,應讓金錢像滾雪球似的發揮其最大效益。

忠誠正直態度: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麵

客家人給人的印象一般是忠誠度高,說話耿直,做事執著,待人熱忱,這些都是很優良的品性,不宜隨意偏廢。但現代社會也要求一種靈活應變的綜合能力,過度的愚忠愚行,直杠杠地不知轉彎往往是會碰釘子、吃大虧的。因此,如何及時轉變觀念、多角度思考問題、審時度勢地巧幹苦幹,應是客家人在今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際人情取向:任人唯親與任人唯賢

“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父輩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以往家族製度盛行的情況下,客家人能在婚喪嫁娶、插秧收割等集體活動中你幫我,我幫你,這都是值得讚揚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在世風淡薄的今天,更應倍加珍惜。可是這樣的作風又容易被人誤為搞關係、走後門、耍特權、用人非賢、隻講親戚朋友關係等,真叫人痛心疾首,難以反駁。當然,過度狹窄的人際人情取向、盲目排外思想,也是有害於客家族群的發展的。

保守中庸性格:文化和環境的浸染

客家人由於族群遷徙的曆史經驗,造成一種危機四伏的心理陰影,凡事不敢冒進,過度馴服謹慎,主張維持現狀,抗拒變革,鞏固舊製,不事創新。中庸表麵上看起來是四平八穩,其實骨子裏是妥協折衷。因為保守,一個人或一個族群便不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敢大膽地去做出一番掀天揭地的事。客家人是否因為這個特性,而錯失過一些曆史的機遇和挑戰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三思。

重功名輕實業:謹慎而古老的腳步

客家人很重視念書做學問,對子女的教育往往也付出極大心血,這樣做的結果,直接帶動了客家地區文教風氣的弘揚與發展。客家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做教師、當公務員,而對創業經商等需冒風險的事,則力加勸阻,謹慎有餘而嚐試不夠。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客家人的性格特征中既有適合現代商業社會發展的因素,又有阻礙這種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因素,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好的繼續發揚光大,不好的就及時變通克服。

四、客家人的性格特征與商業社會的挑戰

企業家不是生意人

首先應當明確這樣一個概念,即企業家和生意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生意人隻顧賺錢,不擇手段;隻顧自己,不顧員工;隻會仿冒,不會創新;隻顧眼前,不顧將來;隻打小算盤,而少大手筆。而企業家則需要有過人的膽識,不斷創新,勇於投資,還能坦然承擔各種風險和責任。所以經濟學家熊彼德把“企業家”概念定義為:首先他們是創新者,包括新產品的推出、新生產方法的導入、新市場的開發、新的半成品與原料的獲得,以及新產業組織的推行等。無數的例證表明,成功的企業家確實擁有不同於一般人的性格特征。

佛絡契(Voorhis)認為,一個企業家起碼應具有下列幾種性格因素,才會取得事業的成功與輝煌:1.是個實幹家而非空想家;2.具有獨立的性格;3.喜歡競爭;4.喜歡控製自己的命運;5.中度風險偏好;6.經常是家中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