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人情讓我們聰慧明智(8)(1 / 2)

我愛人的奶奶今年已經88歲高齡,除了耳朵背點、眼神差點,身板依舊硬朗,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生活在鄉下,小橋流水、清風明月,她的日子過得很愜意。然而她最高興的就是在外工作的孫子回家,隻要提前聽說哪個孫子要回來,她就要早早起床到村頭等候。孫子回來後,她問東問西,噓寒問暖,即便沒有多少話說,一家數口四世同堂圍爐而坐,看爐中炭火、磕五香瓜子,也會讓她十分滿足。一年中,她會被在大城市的幾個孫子輪流接去待不短的時間,看她沒有見過的風景,聽她不曾聽過的趣聞。每年她的生日,所有的孫子都要請假回家為她祝壽,並給她帶城中的時興貨、流行物。因為有她在,每一個孩子似乎都是可以撒嬌的寵兒。有時,她也對孩子說:“我活這麼大,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孫子說:“你見過電腦,用過數碼相機,可以看閉路電視,看病還可以接受醫保,去世的人誰有您的福分啊?”老人笑道:“也是,我活著,就是要看世事嘛。”是的,適逢中華盛世,社會日新月異,活著,即便隻是看看天天出現的新鮮事物,即便隻是逢年過節接受子孫的叩拜大禮,笑眯眯地咬一口新上市的美味,喝一口礦泉水泡的烏龍新茶,也會幸福無比。老人一生性格和緩、度量寬大、做事從容,因而身體康健。她一生很平凡,與成功二字相去甚遠,可是與那些有錢有名有業績卻早早謝世的人相比,誰更幸福呢?一眼便知,老人是“己和”的典範。

普通人要過高質量的生活,也要有“四合”的境界,但首先是要“己和”!假如“己不合”,其他“三合”都是空中樓閣!“朝聞道,夕死可矣”,古人之言,是不足為訓的,還是農村老嫗說的好:“我活著,就是要看世事嘛。”

近幾年,保健及養生的書異常暢銷,此類活動也大行其道,也滋生不少詐騙。這側麵顯示: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生活質量。市場經濟大閘一開,人們充分參與社會競爭。改革開放之初,搞特區,允許一部分先富起來,很多人依然保持觀望,依然過著懶散的生活,這猶如賽跑,有的人已經開始向前衝,大多數人卻還自行其是。而如今,不管你想不想跑,時代推著你向前跑。社會充滿活力,人們也麵臨更多挑戰和壓力。如何應對外界的挑戰,這就需要每個人首先要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健康的概念,既包含了身體的健康,也包含了心理的健康。隻有這兩方麵都健康,我們才能有能力去應對繁複的人生,也才能承擔起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責任。

火車上有位老人與我們同行

樂觀自己、愉悅別人!人生的要義大概就在這裏。

2002年7月,我與愛人去杭州旅遊,返回西安時剛登上火車,就發生了不愉快。當我擠到我的臥鋪前時,發現貨架上已經堆滿了大包小包,一位高大的小夥子還在往上堆東西,我的行李也不少,沒有了放的地方,心裏便對這大包的主人有些反感。放好行李後,壯小夥子與我們對麵鋪上的老者打個招呼就下去了,我這才知道這些包原來是對麵老人的,心中對他的霸道很不滿,我隻好將我的包塞到了鋪下,但決意一路上不理他。孰料我和妻剛剛在鋪上坐下,那位我很反感的老人就主動與我們搭腔。

雖然心底對他已經有了看法,看著他滿臉熱情的笑容,我隻好禮節性衝他點了點頭。顯然,我不冷不熱的表情老人並未在意,開口歎息說:“腿不行了,長了骨刺,行動很不便。”我這才注意到他身邊的拐杖。停了一會兒,老人起身要去打水,我心裏實在不忍就趕緊接過來,在他一連串的謝謝裏走到火車的開水爐跟前……回來,我問起他在什麼地方下車,他說:“在洛陽。”我知道我們要陪他走完全程,於是隻能對上帝的這種安排發出苦笑。我掏出隨身帶的一本書看起來,可是我看不進去,因為他的聲音實在太響亮了。

老人又在主動詢問我們上鋪的一對夫妻到哪裏,是幹什麼去的。然後,他就一直高聲與我的愛人聊天,並伴有爽朗的大笑,特別當他聽說我與愛人都是教師時羨慕不已,並立即說到他的3個女兒,說他們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因為都是工人。不過,轉念間他又說:“我孫女可乖了,學習也好,這次我給她帶了不少的東西。”滿足溢於言表,我受到感染心情也漸漸好起來,慢慢地已經忘記了他先前的不好,與他主動答話,問他是到杭州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