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人情讓我們聰慧明智(7)(1 / 2)

現在的青少年以學習為重任,作業多得做不完,父母都甘願做“後勤部長”,幾乎不讓孩子沾手家裏的事情。因此,孩子們的生活技能相對來說是要差一些。但是,有些例外的情況。如果一位學生既要照顧好自己父母的生活,還要努力學習,為前途拚搏,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她的人生會比較輝煌,即便未來成就不大,她在人格上已經站到了高地。

撕心裂肺的抉擇

在危急時刻,救助的原則不是價值的大小,而是成功的幾率。危難麵前,最重要的是機會,最寶貴的是時間,最關鍵的是速度,而最可怕的是當事人被情感左右而失去理智,做出錯誤地決斷。

多年前,一位女性朋友當麵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您的母親、妻子和孩子同時落水,如果隻能救一人,您先選擇救誰?”

我當時一愣,說實話,這是我迄今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我自稱多情男人,曾經用過一個“好男人”的網名,有人問我為什麼叫“好男人”,我自豪而自信地回答是九個字:“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這九個字,概括了我作為一個男人的三重家庭角色,而且都堪稱完美。我對老人孝順無比,當得起“好兒子”三字;我對夫人疼愛有加,配得上“好丈夫”的稱謂;我對女兒嗬護倍至,絕對褻瀆不了“好父親”的冠冕。為了這些親人生活得好點,我每天四處奔波,苦和累都默默承擔,心甘情願而無怨無悔。即便如此,麵對朋友的難題,我也隻能為難地沉默。

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找不出完美的答案。救母親?意味著失去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或許母親還要推讓:“我都老成這樣子,你還是快去救孩子吧!”先救夫人,又怎能眼睜睜看著老母和孩子在水中拚命掙紮最後卻被浪花吞沒?救孩子吧,白發的老母和恩愛的妻子怎能舍棄?簡直是一道無解的題目!後來,我無意中竟然看到一個如此的答案:“救自己的老媽。因為妻子沒有了可以再娶,孩子沒有了可以再生。”理由很堂皇,可是泯滅人性,令愛寒心!

最近,我偶然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法國報紙上曾出現了一道這樣的題目:

“如果羅浮宮失火,當時情況下隻能救一幅畫,那您救哪一幅?”

結果,在成千上萬的答案裏,回答最多的是去救達芬奇傳世之作、羅浮宮鎮宮之寶《蒙娜麗莎》。

如果按照人數來看,這絕對應該成為最佳答案。可是評委卻將金獎授予了在法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名作家貝爾特,他那獨一無二的答案是:“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真是絕妙!

在危急時刻,救助的原則不是價值的大小,而是成功的幾率。危難麵前,最重要的是機會,最寶貴的是時間,最關鍵的是速度,而最可怕的是當事人被情感左右而失去理智,做出錯誤地決斷。所有人都喜歡《蒙娜麗莎》,可是,危機麵前,應該讓理性掌控大局,而不是任由情感恣肆洶湧。

救畫考驗隻是法國報紙上的假設,然而,真正的災難卻發生在天府之國。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災區一些家長捧著遇難子女的照片請願,要求通過法律訴訟來懲處那些因偷工減料造成房屋倒塌的學校領導和承包商。此事被國外某些媒體曲解並可能在更大範圍內引發誤讀和混亂。6月5日,獲得這一消息的餘秋雨先生第一時間在其博客上發表《含淚勸告請願災民》。該文情切切、理確確,其中一段話是這樣的:“堰塞湖的問題是懸在幾十萬人頭上的凶劍,衛生防疫問題也急不可待,災區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還在氣喘籲籲地忙於救災,人口大幅度流動,一切都處於臨時狀態,因此,確實很難快速騰出手來處理已經倒塌的校舍建築質量的法律問題。我想,你們一定是識大體、明大理的人,先讓大家把最危急的關及幾十萬、幾百萬活著的人的安全問題解決了,怎麼樣?”後來得知,餘秋雨先生的信被複印後在災民中散發,效果非常明顯。

在這樣震級空前、危害空前的大災難麵前,每個人都麵臨取舍:究竟是迅速追究貪腐小人的法律責任,還是攥緊拳頭集中力量快速救助尚處危困中的生命?這是擺在大家麵前的一道難題,可是必須迅速找到答案,甚至耽誤一分鍾都不行。

災區人民最終做出了智慧的選擇,我可以猜測,當決定放棄小我順從大局、抱著孩子的遺像默默離開,那一刻,那些父母的眼眶裏一定滾著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