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薔薇的卡哇伊
花中女王是薔薇,過去和現在都是這樣說的。從大正到昭和初期的年代,日本的便箋和信封上有很多薔薇的圖案。在那個時代流行的銘仙綢的和服上也有薔薇的圖案。當時和服圖案的設計家從信封上的圖案吸取靈感。薔薇以它的華豔、甘香、不張揚的荊棘,奪取了少女之心。如昭和二十年(1945年)代鬆本勝治畫的《薔薇的華爾茲》信箋用紙和信箋封麵。如昭和五年(1930年)竹久夢二畫的化妝品景品信封等。
2. 心的卡哇伊
花季少女的戀愛,心就是戀愛的代表。大正十一年(1922年)廚川白村寫《近代的戀愛觀》一書,首次談論戀愛至上主義的話題,在日本社會興起了戀愛論的風潮。這個時代酷的代表就是心——一顆跳動的心。當時的代表作品有高畠華宵畫的《紅葉》,刊登在大正十五年11月號雜誌《少女國》的封麵上。畫麵是少女將纖細柔嫩的玉手,輕放在心髒的位置上。引人注目。再如水森亞士畫的《手帕》,占據畫麵的是一顆大大的心。還有內藤琉根的《熊貓的手帕》,在熊貓的周邊畫了19顆心。
3. 鈴蘭的卡哇伊
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十年這期間,日本又開始流行鈴蘭。在信封與和服上,出現了鈴蘭的圖案。大正十二年(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在複興之後的街市上,出現了鈴蘭形狀的街燈。如昭和十年(1935年)佐藤洋子的《信封》圖案,畫麵上就是一朵鈴蘭花。此外還有高畠華宵的《鈴蘭的和服》等作品。但是鈴蘭的花卉圖案熱潮隻是流行了一陣便自然退燒。其命運與百合花一樣,也是短暫消失。根本的原因在於這兩種植物的形象,給人有點垂頭喪氣的感覺。這種圖案用來表現朝氣的美少女,不夠陽光。
4. 孔雀的卡哇伊
日本自古以來就在和服上畫上孔雀的圖案。19世紀末西方人為日本文化的異國情調所傾心,孔雀的構思就是一方麵的原因,這下更刺激了日本人對孔雀的喜歡。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與日常生活有關聯的和服與信封信箋上,都大量采用孔雀圖案。其代表作就是高畠華宵的《跳舞的孔雀》和《雪日》。但是在今天美少女的酷字典裏,已經見不到孔雀這個詞了。
5. 貓的卡哇伊
高貴、可愛、任性的貓的形象,與少女的形象重疊。小白兔、小狗、小鳥等也深受日本人的喜歡,但是最為酷的形象,最為人氣的動物還是貓。今昔相同,沒有變化。日本人在大正與昭和期間信封上所畫的貓,既妖又凶。這是因為當時沒有把消費對象細化,沒有專門麵向少女的消費理念。以致男女老幼都在使用同樣的信封,如田村節子便箋用紙上,畫的是貓在睡床的上圖案,還有內藤琉根手袋上的眾貓形象圖等。
6. 草莓的卡哇伊
日本最早流行草莓圖案是從竹久夢二開始的。他的圖書裝幀、綢帶、千代紙等,經常畫有草莓的圖案。戰後最早導入草莓圖案的是內藤琉根。草莓形象日本人很喜歡,故也一直流行至今。
7. 蝴蝶的卡哇伊
翩翩起舞的身姿,可愛優雅,深受少女們的喜愛。原本日本人是“蝶呀花呀”的語順。但是清少納言在《枕草子》有“花呀蝶呀”的句子,於是顛倒了過來。但是這一顛倒,倒也把日本人的心態給顛倒了過來。
8. 小熊的卡哇伊
日本布娃娃的最初誕生是在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但至少在昭和三十年代為止,小熊可愛的模樣還沒有深入人心。作為主人公的小熊在外國文學和畫冊為日本人所接受,是在昭和四十年,小熊憨厚、親近的形象開始流傳。
9. 緞帶的卡哇伊
從明治到昭和初期,女學生們喜歡在發結上係上緞帶。戰後的再度大流行是從1955年內藤琉根設計開始的,一直流行至今。內藤作為藝術家,為少女的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七) 為卡哇伊作出貢獻的畫家們
從日本卡哇伊文化史來看,卡哇伊少女畫誕生於竹久夢二,成長於中原淳一和鬆本勝治,確立於內藤琉根,發展於水森亞士。
1. 天才畫家竹久夢二
天才畫家竹久夢二(1884~1934年)出現以後,少女雜誌裏人氣很高的插圖畫家也就叫做抒情畫家了。從明治到大正,竹久夢二的作品之所以比一般畫家要來得有影響力,就在於他的畫裏有卡哇伊的元素。他描畫女性和少女的時候,擅長用S形的曲線。華奢的溜肩膀的身體,少許有彎曲的站立姿勢,或拿傘、或持扇,令人想起S文字,嫋娜可人。另外他是第一個把女性的眼睛畫得大大的畫家,素有“夢二眼”之稱。以前浮世繪的畫家都是畫直線的眼睛。當時江戶流行細長而清秀的眼睛。但是從明治到大正,隨著西洋文化的引進,日本人的美意識也發生了變化。這正如周作人所說:“夢二所作除去了諷刺的意味,保留著飄逸的筆致,又特別加上豔冶的情調,所以自成一路,那種大眼睛軟腰肢的少女恐怕至今還蠱惑住許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