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都富士。指代近江比睿山。
(4) 有馬富士。指代攝津角山。
(5) 伊豆富士。指代伊豆大室山。
(6) 八丈富士。指代伊都八丈島的西山。
(7) 近江富士。指代近江三上山。
(8) 南部富士。一名奧富士。指代陸奧岩鷲山。
(9) 築紫富士。指代築前可也山。
(10) 豐後富士。指代豐後由布山嶽。
(11) 鐮倉小富士。指代相模屏風山旁的高峰。
(12) 播磨富士。指代播磨目甲山。
(13) 讃岐富士。指代讃岐飯野山。
(14) 安藝小富士。指代安雲國沼田郡廣嶋城附近的小富士。
(15) 誌津川富士。指代上總國誌津村(現千葉縣佐倉市)河水倒映出駿河富士山的山影。
這樣來看,《國鎮記》裏除去倒映的富士山之外,介紹了14座以富士冠名的山。當然,《國鎮記》裏沒有記載的還有很多。如指代北海道羊蹄山的蝦夷富士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成層山與富士山有著同樣優美的圓錐形狀。被視為“北海第一奇觀”。過去經常與富士混淆。如在慶長年間從朝鮮戰場歸來的加藤清正說見到了富士山,後來林子平說這是將羊蹄山誤認為富士山了。
這裏稍有差異的是,同樣是一座山,由於眺望的位置不同,名稱也就不同。如橫跨山形縣和秋田縣的鳥海山,山形縣這邊叫出羽富士,秋田縣那邊叫秋田富士。橫跨島根縣和鳥取縣的大山,島根縣這邊叫出雲富士,鳥取縣那邊叫伯耆富士。再如福井縣最西端的青葉山,被稱為永遠禁止女人的山,以前曾分界於若狹國和丹後國。為此若狹這邊叫若狹富士,丹後那邊叫舞鶴富士。這種做法在平安時代就有。如將比睿山命名為都富士。室町時代將三上山命名為近江富士。
為了成為日本的象征,很多日本企業特將自己的產品冠上富士的名字。如富士膠卷、富士玻璃、富士急行、富士電視台、富士通、富士電機、富士自行車等。此外,據統計,日本人姓“富士山”的有17戶人家,它在日本人的姓氏排列中占第39549位。姓“富士”的有362戶,占第6479位。如取名叫“富士男”、“富士子”的也為數不少。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藏省在1984年印刷的5000日元紙幣,以及2004年以後印刷的1000日元紙幣的背麵,都使用了富士山的畫麵。
3. 迷你富士
眾所周知,日本江戶時代盛行富士講。這個“講”就是信仰集團的意思。富士講就是富士信仰的組織。相當於今天的富士山登山會等的稱法。對當時日本人來說,登富士山是一種敬畏自然、嚴格修行的行為。而不能登山的老人和病人,為了表示自己的崇拜之情,就用泥土堆積成富士山的形狀進行參拜。這種迷你富士山,也叫“富士塚”,有數米或十數米高,地域以東京、千葉、神奈川為中心。
富士塚的最古記錄是在1780年(安永九年),食行身祿的弟子高田藤四郎,在現在的新宿區戶塚堆造了“高田富士”,為富士講留下了重要史跡。但是周邊的早稻田大學在擴張校園的時候,在1965年將其移築至附近的水稻荷神社。平時遊客不能入內,隻是在每年7月份的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舉行“高田富士祭”,這天能登上7米高的“高田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