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富士山?(4)(2 / 3)

在近代日本畫的行列中,用描畫富士山來追求日本美的畫家是橫山大觀(1868~1958年)。他是日本三個時代(明治,大正,昭和)畫壇的領軍人物。一生究竟畫了多少富士山自己也不記得了。從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的最古作品《靈峰》,到絕筆的1957年(昭和三十二年)10月的《不二》作品為止,生涯粗算也有1000件以上的富士作品。美術年鑒社出版的畫冊《橫山大觀》,共收錄了富士山作品600餘件,屬於半數了。“不會畫富士就不是畫家”是從橫山開始的,這是最為純粹的形式了,就像歌手不會詠唱櫻花就不是歌手一樣。畫家也是一樣,歌是櫻花、畫是富士,入門了就能畢業。這是在日本至今有效的通識。

橫山大觀以其獨特的技法和構圖完成了《靈峰飛鶴》巨畫。散滿陽光的富士山群鳥飛翔。有趣的是,橫山雖然一輩子畫富士,卻從未登過一回富士。是信守敬而遠之,不以足踐的古訓?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有橫山大觀的紀念館。

此外,江戶時代的司馬江漢,明治以後的月岡芳年、日本畫的鬆岡映丘及西洋畫的梅原龍三郎等畫家,都畫有大量富士山作品。此外,這裏來值得一提的是江戶時代的白隱慧鶴禪師。這位詩畫通吃的藝術家,畫有水墨畫《富士山圖》,《富士與三保的鬆原圖》。而在另一幅場麵宏大的《富士大名行列圖》作品中,配上漢詩曰:

寫得老胡真麵目,杳寄自性堂上人。

不信舊臘端午時,鞭起雛羊問木人。

表現了對富士山的特別情懷。

而在現代畫家中,有東山魁夷的《黎明》、平山鬱夫的《耀眼的太陽與富士山》等,這些都屬於非常有名的富士傑作。

(十三) 作為信仰的富士山文化

在古代日本,登上富士山第一人的是誰?

是奈良時代的役行者(役小角),他在710年從吉田口登山富士山頂,這一舉動在當時實屬震撼之舉。

役行者(役小角)是活躍在7世紀的一個實在人物。他出生在大和國葛城山麓。他早先在葛城山修行學習巫術,弟子韓國廣足等人感到迷惑,便讒言於他,其結果被流放伊豆。這是699年(文武天皇三年)的事情。他在伊豆流放期間,學會了空中飛翔術。他白天在伊豆,夜晚便空中飛行至富士山修行。依據這個傳說,日本史料認定他是登上富士山的第一人,作為神秘的崇拜對象,被後世廣為傳頌。村山淺間神社留有役行者的塑像,表明他是富士山修道的開祖。

更為重要的是在役行者之後的世代裏,不登高山的日本人開始興起了攀登高山的熱潮。據空海的《性靈集》記載:下野的勝道上人在782年登上了標高2486米的日光男體山(也叫二荒山)。再如泰澄在717年登上標高2702米的加賀白山,從而更進一步推動了日本人的山嶽信仰。

役行者的富士物語,成了“富士講”的源流。所謂“富士講”,就是喜歡和崇拜富士山的人集中在一起,策劃一係列登山等活動的團體。其教祖是戰國時代發起救世的藤原角行,他在富士的人穴裏修行。“富士講”到了江戶時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不登富士非江戶子”這個觀念就是在江戶時代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