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推讓,崔部長坐了主席,唐記者緊靠部長坐右邊。文化敏便在唐記者右邊坐下。崔部長的左邊,最終坐上了電台的兩個女記者。電視台的兩個小夥子主動在下首坐下。另外三桌,分別便是常務副部長、鎮上的副鎮長坐了主席,與省裏縣裏來的幹部司機坐在一起。還有三桌,便是負責此次采訪搞接待的鎮裏中層幹部。
楊乾坤便在宣傳崔部長對麵坐下,說:“這是上菜的地方,我為領導倒酒搞好服務!”
剛一坐定,菜就川流不息地往桌子上端,上菜的服務員,是各個機關抽調的美女。
崔部長說:“老楊,你是鎮上的老人,把家鄉菜向省裏的領導介紹一下。也讓本縣的飲食文化在領導記者們心中掛上號,以後為我們多宣傳。”
楊乾坤連連點頭:“本地窮鄉僻壤,沒有什麼好招待的,隻有些本鄉本土的鄉土菜,不入各位法眼。各位領導見過大世麵,不要取笑。”。
崔部長命令說:“老楊,你不要玩虛的,一道道菜介紹,也把我們PA縣的飲食文化,向省上的各位老師彙報彙報!”
說來鎮上真是費了心,一句話總結,就是雞鴨魚肉滾下去,烏龜王八爬上來,飛鳥開會,野味聚集。一些水產品,雞鴨魚肉,本是過年必備,是農民一年流口水的奢望,此刻在桌子上卻隻是輔菜。烏龜甲魚,是動員漁民臨時捕撈的,難得的是烏龜蛋,黃燦燦的令人眼饞。
楊乾坤整理了一下思路,一五一十地介紹起來:“各位老師,本人堅決執行崔部長的命令,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幾道菜,說得不完整的地方,請批評。縣裏的各位領導認識全麵一些,他們對我說的不正確的地方,會一一指正的,我就來個拋磚引玉。”
楊乾坤本來是人精,對於飲食文化也是相當熟悉,說起來一套套的,趙亮聽了都大開眼界,省城來的老師更是一愣一愣的:
這道“冬瓜團魚裙羹”是PA縣的一道傳統名菜,湯清汁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這道菜還有一個小故事。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皇帝宋仁宗見著名學者張景(平安人),就問:“愛卿的家鄉有什麼土特產?”張景回答說:“新粟米飲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皇帝聽了都流口水,看到皇帝對這菜這麼感興趣,張景就將“冬瓜鱉裙羹”進獻給皇帝,皇帝吃後龍顏大悅。此後“冬瓜鱉裙羹”名聲大振,久傳不衰。
楊乾坤指著火鍋說道,這裏麵的配菜,是我們的特產雙孢蘑菇,這種菌類食物無汙染,富含蛋白質,味道鮮美,有幫助消化、降低血壓的功效,是典型的綠色食品。
各位領導,這道菜叫做魚糕,是PA縣的另外一個特色菜。南天省是千湖之省,PA縣是百湖之縣,水產異常豐富。魚糕是把鰱魚、草魚或其它魚肉搗成肉泥,加入少許豬肉、澱粉等,經過特殊的工藝配方,上麵再塗上一層雞蛋黃,放到籠屜裏文火蒸熟,你們都看不出是魚做的。這就是所謂吃魚不見魚。
除此之外,還有幾道山珍。大家好好嚐嚐,平常是難得吃到的,我們住在森林邊上,得天獨厚。野豬麂子豬獾,都是尋常的。更有一道菜,也是難得,叫做天鵝肉,遷徙的過程中途徑大雪山,好不容易被獵人用網網住的。大家嚐嚐鮮。
唐記者說:“楊鎮長,現在都在提倡保護候鳥,讓候鳥飛,你們這裏還有人在網鳥呀?”
楊鎮長腦瓜子轉得快:“你的要求是對的,我們一直在大力打擊非法捕鳥。說來也巧,真是各位有口福。昨天森林部門抓獲了一個非法獵鳥的集團,將那些鳥都放飛了,還有幾隻,因為受了傷,很難醫治好,森林公安聽說各位記者要來,就說,別人吃都不好,反正是受傷無法醫治的鳥,給各位記者嚐嚐鮮。讓大家吃了之後,切身體會到保護飛鳥的必要性重要性,更有力地宣傳保護野生動物。不是這樣,我們哪裏敢隨便給各位記者朋友上野生動物呢?”
唐記者聽了,才放下心來,莊重地點點頭說:“這樣還差不多,我們住在省城,倒是聽說PA縣野味不錯,既然你們的來源都是合法的,我們也借機開個野葷!”
崔部長嚴肅地說:“唐主任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給我們做了個表率。”
楊乾坤介紹完畢,菜也上得差不多了。
崔部長舉起了酒杯:“各位領導,今天我們不喝茅台五糧液,就喝本地的黑山酒廠新生產出來的雙胥文化酒。這個酒,今年剛在世界博覽會獲得金獎,世界級專家說口味品質不輸茅台五糧液,各位老師見多識廣,品鑒品鑒吧。”
俗話說,酒杯一端,政策放寬,其實,酒真是友誼之門。酒一上來,唐記者便改了嚴肅的麵孔,活躍起來,不時說說笑話,講講段子,省城記者本來見多識廣,又善於調節氣氛,一下子,大家親近起來,於是相互敬酒,互相恭維,慢慢地輕言細語到豪言壯語,最後快到胡言亂語階段。酒桌上的一應故事,都一一發生,不詳細敘述。
下午三點多鍾,宴會接近尾聲。
崔部長見恰到火候,站起來總結:“今天很盡興,就到此為止。唐主任,晚餐是縣裏書記縣長做東,你一定要賞光。”
唐記者已經喝紅了臉,但是聽了這話,也在預料之中,便矜持地說道:“也好,有些采訪工作,還需要書記縣長介紹一下。我們這裏今天就這樣了。更何況,你們的書記,熊布同誌,是我黨校的同學,總是要見一下的。”
於是一行人出了門,早有工作人員將土特產往後備箱裝好。記者們便準備上車離開,還是電視台記者敬業,出了鎮政府大門,對著空曠的原野拍了幾個鏡頭。
電台記者見狀,趁著這個空隙,抓緊也找到楊乾坤,教楊乾坤說了一段話,楊乾坤便對著錄音機說了,聲勢浩大的采訪便告結束。
車隊正準備離去時候,村民見有記者采訪,越來越多的人湧了上來,竟然將路堵死了。
楊乾坤說:“散開散開,沒有看過熱鬧呀?”
有大膽的村民就喊道:“鎮長,記者們可以采訪一我們不?”
還是唐記者親民,搖下車窗,探出頭親切地說:“你們有什麼問題要說的?”
村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無外乎是農民苦,種田沒有出路,政府還管不管農民等等。唐記者聽了,高聲對大家說:“大家反映的問題,很重要,我都記下了,下次我們組織專題的采訪,大家放心,我們一定為老百姓說話。請大家讓開!”
村民方才讓出路來,車隊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