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去後,小鎮平靜下來。突然,書記鎮長接到緊急通知,到縣裏開會去,說是要開一個星期。
憋在政府大院,覺得無聊,趙亮突然想到外麵去逛一逛,便信步走出鎮政府,左拐300米便到了集市。
接近年關,農村人可以名正言順地停下來休息,再勤勞的人,也放下手中的活計,去享受一年當中最清閑的時光。此時的生活,泛出了光澤,有了滋味,一種叫做年的味道,就慢慢彌漫開了,散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各家各戶的臘肉香腸已經熏製好,掛在外麵晾曬,像在打擂台一番,掛出一長排,比著模樣,比著精肉的多寡。有人在門前打豆腐,有人清洗年貨,有人在做家庭衛生,也有人在街頭打牌。打牌,也是小鎮一大風景,路邊很多人支起小桌子,玩本地的一種叫做17個的紙牌。趙亮以前沒有認真看,一直沒有搞懂,正好這天有空,便下決心學會。他站在一個老者後麵,邊看邊琢磨,終於看出了門道。和一般紙牌的玩法差不多,有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可知禮,是三字經裏麵的話,然後數字是一到十。要求首先是把牌做圓,再根據一定的規則,計算點數,起碼有17個點,方可以和牌。搞懂以後,趙亮頗為開心,看來世上無難事呀。
集市上還有些人在喝酒吆喝。本地人有個本事,就是一日可以喝酒三頓。早上起來開始喝早酒,中午晚上還可以接著喝。可見酒文化源遠流長。趙亮想,崔部長提煉出雙胥文化酒,真的是高瞻遠矚,營銷搞得好的話,黑山酒業肯定可以大大發展起來。
集市裏麵日雜用品、和蔬菜豬肉牛肉魚與雞的味道混在一起,氣味怪異。可是忙了一年的農民,都來鎮上看看,想來買點新衣服和好吃好玩的,多少給孩子一個驚喜,所以顯得格外熱鬧。大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看得出這年的收成還是不錯。
他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嘴角還有一絲上翹的笑意,那不是楊勤嗎?隻見她穿著雪白的羊絨大衣,紅紅的毛衣領子豎起來,將大衣的帽子翻上去,裹得嚴嚴實實的,隻露出一張臉。
楊勤也看到了趙亮,大喊:“才子!”
趙亮笑道:“套中人呀!你這是做啥?這麼怕冷呀!”
楊勤解開帽子說:“好冷,剛從暖和的地方回來,受不了。我媽要我來菜場買點蔥。”
趙亮紅了臉:“別笑我,你才是才子,都分配到報社去工作了。”
楊勤真誠地說:“嗬嗬,我在報社,是廣告業務員,不像你,文章都登上省報了。”
原來,上次到子虛鎮采訪的省報唐記者很講情麵,在刊登楊乾坤鎮長先進事跡時候,把材料提供人趙亮的名字掛在後麵,成為“本報通訊員”。其實,內容主要是趙亮寫的,記者隻是調整了順序,加了********的評價。盡管這樣,趙亮也很開心。他的名字上了省報,在小鎮也引起轟動。
趙亮很奇怪:“你怎麼不做記者?為啥要做業務員?記者好風光呀!”
楊勤哈哈一笑:“你說的是黨報記者,他們才風光。我們報社的記者,為了采訪好新聞,像孫子一樣,到處求爹爹告奶奶,看人臉色吃飯。”
在趙亮心中,記者都是很神聖的,哪裏會像楊勤說的那樣可憐呢?看到趙亮不相信,楊勤解釋說:“現在新出現了一種報紙,叫做都市報,又叫市民生活報,專門報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但由於報社不發工作報道,且記者是招聘的,不像日報的正式記者社會地位高,政府機關都不買賬,有的部門還不讓記者進門采訪。記者們辛辛苦苦到處找新聞,像狗仔隊一樣。”
趙亮一聽,覺得不可思議:“還有這樣的報紙?專門報道老百姓?政府工作不報道?”在他的概念中,報紙就是報道政府工作的。楊勤說的,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楊勤見他有興趣,便進一步解釋:“這個報紙,就專門為市民服務,政府一般性的工作,比如開會什麼的,一概不報道。報紙上的主要內容是社會新聞,就是車禍火災糾紛案件之類的,還有生活消費新聞,比如老百姓實際需要的商品經濟信息和消費維權,這些報道,都是從老百姓需求的角度來寫,深受讀者歡迎。”
趙亮覺得十分新奇,非常感興趣,拉住她說:“真有這樣的報紙?詳細給我說說這個報社的情況。”
楊勤吸了一口冷氣,跺了跺腳,埋怨道:“未必站在大街上說話,冷死了。到你辦公室去。”說話間,兩人來到了鎮政府,趙亮將她帶到自己辦公室。楊勤也是自來熟,進去就坐在辦公桌前,開始翻看趙亮的筆記本:“最近有沒有作品?你寫的詩歌真還是不錯呢!我把你的詩給了我的一個朋友,他說你有才氣,還推薦上了中央級的刊物。有多少稿費?要請客哦。還有聽說你都要轉正了,更要請。”
趙亮指著其中的一首說:“發表的這首最好,請客是小意思,還是說說你們那個報社吧。”
楊勤不回答他的問題,卻大聲朗讀起他發表的那首詩歌。
《遠去的女神》作者趙亮
題記:你是我的女神,我是那麼深愛你,自然應該大膽地謳歌你,用我笨拙但是真誠的語言,喊出我的心聲。雖然,你隻不過是皇帝新衣裏麵那個傻孩子。
你要我穿越這無邊的曠野
去做報曉的精靈
春天還在巴西的海灘
這是一種怎樣的艱辛
那野獸的泥沼
那黑色的叢林
每一個破曉前的3點58分
開始墮落於無邊的黑暗
肆意撕裂自己的肉體
烏蘇裏的鬆風
和德克薩斯的風鈴
都無法將麻木的靈魂喚醒
你要我崛起於這瑟瑟的寒風
去感受極致的孤單
瑞典的夏天等待著
西伯利亞的孩子
朝著牧場聲嘶力竭地喊叫
天河卻映不出你的容顏
你從來沒有出現在生活中
卻掠走了所有的情感
隻能占據無邊的夜色
為何還要侵占慘淡的白天
垂老的身體轟然坍塌
思念卻聳立成高高的雪山
你要我流浪於這漫長的旅程
去掀起靜水的波瀾
用身體和青春
在每一個窗口歌唱溫暖
你悄悄離開了
是不是奔向********大草原
哪一匹駿馬
能夠聽懂你的呼哨
世界看起來沉默了
可是我還在心底輕輕呼喚
你隻是一個說出真相的傻孩子
為什麼不能在這塊土地上祭奠?
你要我尋找一顆香柏
去拂拭潔白無暇的心靈
怎能在雪山之巔抑製衝動
盡情哭訴那無法言表的感情
上帝已經播撒了無數的種子
香柏森林很快就要成為風景
是誰還在躲避著你
是誰還在將你囚禁
請賜予我耕種的力量
將那冰涼的土地開墾
所有的卑劣的靈魂都會萎落
隻有你才能涅槃重生
趙亮見她朗讀得抑揚頓挫,感情充沛,頗覺害羞,忙止住她說:“還是說說你們報社吧。別讓外人聽到了。笑話我到處顯擺。”
楊勤見他真有興趣,便一五一十地介紹起來。
楊勤工作的那個報紙,叫做大鳥生活報。是大鳥日報出資辦的。可是裏麵的員工呢,除了幾個領導是大鳥日報的正式員工,其他的大都是招聘來的,就像打工者一樣的人,沒有編製。招收的一些人,來曆千奇百怪,有在原單位犯錯誤翻身無望的,有的甚至因為違法亂紀受過處分,有的是追求自由戀愛逃婚來的,有的是自由職業者。還有一個人奇怪,本來是公務員,卻因為和小姨子談戀愛,逃到了大鳥生活報做記者。員工除了保證吃飯的基本工資,主要收入靠績效工資。想要收入高,就必須拚命幹。除了幾個領導,全麵實現多勞多得,就像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製一樣。現在記者編輯有將近100人。
說也奇怪,就是這樣一群烏合之眾,卻頻頻搞出重大的有影響力的報道,比如全國知名的********跳樓,夫妻在家看黃色錄像案件,公安局政委撞死人逃逸,檢察官衝闖收費站等。老百姓對這個報紙,非常認可,每日都懷著期待的心情,等著看這份報紙。
報社的發行,不依靠傳統的郵局渠道,因為郵局不保證當天將報紙送到讀者手中。報紙的發行都是報社自己負責,擁有龐大的發行員隊伍,發行員上門征訂報紙,比較容易,因為大鳥生活報的內容和黨報不一樣,老百姓都愛看。目前搞了一年半,已經發行了十多萬份。
大鳥生活報創刊不到一年,就實現了盈利,廣告比大鳥日報都多得多。
最關鍵的是,裏麵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簡單。每天,值班編委,就把編輯記者的稿件得分,編輯得分,公開打在報紙上,貼在牆上公布。有人要是不滿意,就找老總申訴,有道理就立馬得到改正。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民主的報社,自由的報社,平等的報社,一下子覺得到了新環境,工作得很開心。
大鳥生活報的總編輯叫做陳中,那是非常厲害的新聞策劃人,每一次重大報道,他都親自指揮,親自策劃,而且很有激情,,能夠帶領兄弟們拚搶新聞。他有句名言就是總編輯就是總策劃。
說著說著,楊勤歎了一口氣說:“可惜呀!”
趙亮聽得入神,見楊勤這麼說,心裏一驚,忙問:“怎麼啦?”
楊勤說:“隻可惜日報給他配的班子,不合手,其中一個副手叫做石化,平常也看不出什麼,慢慢的,就顯露出私心很重。報社領導私心重,是搞不好的。陳中也無可奈何。要是有幾個得力的助手,報社發展會更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