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坦誠溝通直言不,直指問題。坦誠溝通的目的是保證企業能最快獲得必要和有益的信息。坦誠溝通,要求溝通過程中能盡可能地用最短的時間、最簡約的方式,傳達最真實、準確的信息。適度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是必要的,但是過分強調會帶來大量的成本,直至造成缺乏坦誠的氛圍。
寬容——與人為善針對風險而不針對人,曆史的情況要有另外的問責標準。與人為善,終究會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愛戴,有助於形成和睦的工作氛圍。
暴露——鼓勵暴露和傳播風險事件鼓勵報告和傳播風險事件的行為,有助於及早采取風險緩解措施,也有助於其他機構或人員引以為戒。現行業績考核中,案件情況與一把手,領導班子掛鉤的製度應當取消。
審慎——審慎的風險判斷標準對風險作出判斷的標準應傾向保守。如果存在兩種或以上的情況可供選擇,要選擇銀行承擔實際風險較低的一種。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不可輕易忽略。
無例外——體製價值大於具體項目價值全行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總行確定的風險政策和製度,體現全行統一的風險偏好,不能有不合理差異。例外運作的具體項目,破壞了體製的統一性,其帶來的係統性風險和損失,遠大於具體項目帶來的收益。
差異化——通過差異實現競爭力一方麵,要區別各類地區、產業、客戶的風險等級、發展前景、金融服務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實行差別化服務,要上下溝通,將控製風險和提高工作效率結合起來,將嚴格執行規章製度和貼近市場、提高服務水平協調起來。我們要以全麵推行差別化服務為突破口,轉變經營方式,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麵,要避免與其他行在風險管理上(特別是偏好選擇)的趨同。
真實——信息真實是風險管理之本信息的真實性是保證各項業務決策科學性、合理性的前提條件。要保證上下級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及時性和真實性,徹底杜絕假信息,最大限度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針對現實情況,要禁絕新任領導(行長、風險總監等)刻意放大不良貸款的情況;各級機構在“雙降”目標和真實性的關係上應當首先服從真實性。
愧悔——愧疚與糾錯的情懷愧疚和糾錯是對待錯誤的積極態度。愧疚是承認錯誤並請求原諒,糾錯是找出過去錯誤的實際根由並擬定措施防止今後再發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並理智地提出解決方法,對於自身出現的錯誤要懷有愧疚之心和主動糾錯之意。
警醒——敏銳的風險感覺要時刻保持敏銳的風險感覺,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保持警醒的頭腦,隨時發現問題。要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保持警醒的狀態,預測危機的可能性,並及時采取行動應對。
零容忍——保持容忍的條件和限度零容忍即強調有些事情是不能容忍的。猶如個人一樣有些錯誤可以犯,但有些錯誤一次都不能犯,對這樣的風險事件,應持零容忍態度。因此,一個人做事之前要掂量,風險和收益要平衡,因為你能夠容忍的話,違規成本很高,就可能會出大事。
務實——從現實出發,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能說得天花亂墜,實際工作卻沒有指導、沒有控製、沒有約束。風險管理政策、技術和措施既不能脫離實際,也不能遷就實際;既要注意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又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和銀行自身特點。風險管理工作必須按照實際工作的成效來檢驗。
風險文化的要義在於學會放棄
對於放棄與獲得的風險裁量,從哲學的意義上,放棄是一種生存態度,也是一種生存智慧,隻有放棄才能獲得。喪失是取得的代價,放棄是獲得的前提。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品味放棄的含義,也許會使我們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風險管理者要學會從獲得的角度去放棄,也要學會從放棄之中去尋求獲得。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是不斷地在追求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在實際經營活動中,風險決策的要害是取舍,但又不是簡單的取舍。銀行家們總是要在決策中麵臨這樣的問題:放棄還是投入,承受還是回避?
風險決策的要害是取舍。銀行家要學會從獲得的角度去放棄,也要學會從放棄之中尋求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