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一個民族的角度來看,一些曆史悠久的品牌,本身就打上了民族性格和文化的烙印,乃至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光榮和夢想(就像可口可樂,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征)。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品牌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信用和承諾品牌是企業通過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向消費者(包括潛在消費者)作出的承諾,是企業信用的物化凝聚,也是連接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無形紐帶。一旦消費者通過購買企業的一些產品或服務,並對企業的品牌建立了信任,那麼這種信任可以延伸到該品牌下的其他產品或服務上,這就是品牌的“擴散效應”。
由擴散效應很容易產生重複購買行為,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有研究指出,如果客戶購買了銀行的一種服務,那麼在5年之內,其忠誠該銀行的可能性為15%;購買兩項服務的,可能性提高為45%;購買三項服務的,可能性提高到80%。在當前買方市場情況下,品牌忠誠度的提高能夠大大減少客戶流失率,進而有效降低企業營銷成本。
有研究顯示,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大約是維持一個老客戶成本的7倍;一個滿意的顧客可能帶來8筆潛在生意,一個不滿意的顧客可能會影響25個潛在顧客的購買意願。
從價值創造的角度看,品牌是銀行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品牌是銀行賴以區分自己與競爭對手的重要標誌,品牌的價值集中體現於為銀行帶來客戶、創造效益。首先,品牌具有鮮明的排他性。優秀的銀行品牌通過不斷強化消費者的正麵體驗“鎖定”目標客戶,不斷降低銀行運營成本。其次,銀行通過獨特的品牌體現自身的差異化特征,進而避免價格戰,能夠為銀行創造更大的利潤,這可以成為“品牌溢價”。最後,在銀行內部,通過品牌經營形成的核心理念和品牌長期建設目標,能夠讓銀行員工形成歸屬感和使命感,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形成無形的核心凝聚力,這是銀行持續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
綜上所述,品牌不僅是資產,還應當是銀行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處於市場領導地位的品牌的平均利潤率是第二品牌的4倍。①
從根本上說,品牌是一種符號,是企業用來區別自己與競爭對手的重要標誌。對於銀行的客戶而言,品牌能夠幫助其在紛繁眾多的產品中迅速尋找到能夠較好地滿足自身個性化需求和心理偏好的優質服務,大大降低其信息搜集的成本,減少不確定性。因此,品牌識別是客戶選擇銀行產品和服務的便捷手段。對於銀行而言,品牌意味著客戶的信賴和認同,它不是憑空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專業化的人員隊伍、高效的服務流程和先進的信息係統的基礎之上的。
①葉望春:《商業銀行市場營銷——案例與實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1月。
品牌作為外在標誌,能夠反映一家銀行有別於他人的獨特優勢,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如果說,有形資產是銀行的外在軀殼,那麼以品牌為主要內容的無形資產則是銀行的內在靈魂。
如果說,有形資產是銀行的外在軀殼,那麼以品牌為主要內容的無形資產則是銀行的內在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