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操作風險集中的行業,許多案件和違規操作造成的損失驚人。由於操作風險是人的風險,長期以來,在我們這個注重長期宣揚傳統儀禮道德的國家,很自然就把防範操作風險的重點與提高人的道德警惕和道德教育相提並論。
按照多米諾骨牌理論的分析,道德其實並不直接導致操作風險,直接導致操作風險事故(如違規操作、差錯操作、惡意操作等)的根源則是規則和流程的缺陷與人的行為缺陷的結合。從防範的意義上看,完善流程和規則,同時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都是有效的中斷連鎖反應的方法。
如何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糾正哪些錯誤行為,這些錯誤行為的根源在哪兒?需要我們進行結構分析,準確定位。
幾年來,我曾分析了的200多個操作風險案件,有95%以上都是由操作人員違規操作造成的。因此,嚴格要求操作人員依照規則操作,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其實可以防範。
事實上,銀行業務流程一般都有清晰的要求,一旦出錯,處罰也很嚴重。惡意操作的人必須依賴善意操作人的失誤“配合”,才能成功作案。那麼為什麼總是存在著善意操作人的“失誤”呢?僅僅用道德來解釋,說這些人工作責任心不強,未免牽強。我發現,在銀行發生的所有經濟案件中,必然有“善意”操作者和惡意操作者的共同操作導致案件的發生,而善意操作者大都是因為管理疲勞造成的。
所謂的管理疲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對人的管理疲勞。如本來崗位之間都有製約關係,因長期共事,互相了解,所謂知根知底,長此以往,管理中對製約關係麻木,逐步鬆懈,最終導致製約關係形同虛設。該核對的不核對,該複查的沒複查,該自己操作的,甚至也讓對手去自行操作。長期無事,就已經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而仍毫無防範意識,一旦製約對手產生惡意,便很容易造成風險事故。
二是對流程和規則的管理疲勞。銀行設立的許多崗位,尤其是結算類崗位,屬於重複操作性質崗位,天長日久,操作人員難免萌生更多自信而風險意識麻木,一旦他們感到“熟能生巧”,不免下意識地減免環節與手續,造成管理環節失控。
三是純粹心理疲勞導致的管理鬆懈。一些崗位長期重複操作,年複一年,一成不變,內容枯燥。雖然這些崗位責任較大,需保持一定程度的精力集中,可時間一長,操作人員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常常厭煩工作、厭煩流程和煩瑣的環節,因心理疲勞而產生減免環節與手續的衝動,造成管理上的失控。
防止管理疲勞的辦法,也可以相應地分為幾種:
一是激活法。疲勞產生麻木,有必要采取激活措施。消極的管理如定期的工作檢查、抽查,班前、班後的提醒等,還有積極的如經常進行評比和獎勵等,都會起到激活作用,特別是對事故頻發的崗位更要激活。
二是節奏法。檢查和修改工作流程和規則,盡量使之符合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達到工作節奏與生物節奏、心理節奏的相對協調,形成既能符合內控的要求,又能符合個性的工作習慣,還能提高為客戶服務的效率。減除不合理的環節和手續,起到減輕操作人員心理壓力的作用。
三是流動法。實行工作人員之間、崗位之間、人與崗位之間的合理交流。可以根據不同機構和人員的情況,調整人員崗位之間的流動頻率,增加工作人員的新鮮感和工作活力。
措施6:建立衡量收益和風險的評價體係
在理想的情況下,銀行隻可以衡量每個人、每個產品、每一筆業務、每個業務條線、每個區域的收入和成本。而在實際業務中,這是非常困難的,是管理上的“珠穆朗瑪峰”,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間接成本的分攤和間接貢獻的衡量。辦理一筆業務,需要人力投入,成本收入很清晰,但完成一筆業務需要大量的後台支持,比如需要計算機係統的支持、需要政策製度的支持、需要管理決策的支持,這些支持服務在創造價值方麵如何衡量、其成本如何分攤到具體的產品上,很難有公認的方法。解決的思路有兩個:一是不完全成本法,中後台的成本不分攤;二是完全成本法,分攤中後台的成本,中後台的層級越多,成本分攤的計算越容易失真。
要解決成本和收益的衡量問題,第一,需要變革組織結構,建立以條線為主的業務體製,壓縮管理層級,降低中後台成本分攤的複雜程度;第二,要借助信息係統,比較全麵地記錄成本、收益的關聯信息,目前管理先進的銀行已經建立了企業資源計劃係統;第三,研究建立成本分攤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如對計算機係統成本,可以按照業務量分攤,管理人員的成本可以按照其管理人員的數量分攤;第四,優化流程,在分解成本和收益的過程中,會發現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會發現多餘成本的存在和非價值創造活動,銀行要以客戶為中心再造價值創造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控製環節,將風險管理融入流程中,通過流程中崗位作業指導書等形式,規範崗位操作;第五,要建立全麵成本的管理體係。銀行的成本一般可以分為人力成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比較容易理解和提出解決方案,銀行在辦理各類業務時,必然會有損失,有些損失銀行已經看到了,並在運營成本中進行了考慮而有些損失銀行沒有估計到,是一種非預期損失,風險成本可以近似理解為銀行各類業務開展過程中麵臨的非預期損失,這一成本也應該考慮進去。
在全麵成本考量的基礎上,建立經濟增加值、RAROC的考核體係,實施精細化考核,銀行才可能真正告別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