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告別粗放,走向精益(2 / 3)

建立分工體係,首先需要對國內銀行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造。國內銀行基本采用層級製的管理架構,一般分為總、分、支、網四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完整的管理功能。即使在網點,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這樣的組織結構下,很難形成有效的分工。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下級常常要應對多層上級的要求,這種組織結構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分工,也很難發揮專業化優勢。國外銀行一般采用條線和層級製相結合的矩陣管理模式,並以條線為主,這樣一個條線內部往往是一個從粗到細的細分過程,自然形成了專業化的分工體係。

在國內商業銀行,你可以看到每一個管理層次都在從事著類似的工作,但隻有在最下級的人員才能完成最後的工作,每一個管理層次都非常缺乏專業人員,但如果將每個層級從事類似工作的人員加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在西方國家的銀行,盡管一個條線的分工很細,人員很多,但他們的工作都是不重複的,是整個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他們的工作要作出最後的結果,從整體上看,西方銀行用更少的人工完成了更多、更複雜的工作。

建立分工體係,需要建立崗位標準。亞當斯密在分析製針業的分工時指出,整個工作分成了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又分為不同的部門,其中大部分部門也同樣分為專門的職業。在銀行內部同樣需要做這種劃分,建立崗位標準。崗位標準包括崗位職責、崗位能力要求、崗位績效標準三方麵的內容。崗位職責主要界定一個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崗位能力要求有兩個層次,一是完成高績效需要的能力要求,一是符合上崗條件的能力要求;崗位績效標準則是衡量崗位業績表現的指標,現在比較流行的方式是從財務、流程、學習、客戶4個緯度建立平衡記分卡的評價體係。一個人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崗位上工作可以積累豐富的專業經驗,多個專業化的崗位形成了高效的組織。

措施3:需要推行科學管理

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我國有些企業強調管理的藝術性,認為管理就是人的管理,是權謀之道;經典的管理理論首先植根於科學,運用科學工具和理性思維,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效率。在當前的中國銀行業,管理科學化是當務之急。

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中國企業強調管理的謀權之道,而經典的管理理論根植於科學,運用科學工具和理性思維,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效率。

商業銀行可應用的科學管理工具有:

六西格瑪管理sigma(中文譯名“西格瑪”)是希臘字母叮的中文譯音,統計學上用來表示“標準差”,即數據的分散程度。6sigma意為“6倍標準差”,如果是一個正態分布,這意味著100萬個產品或者服務裏隻有3個缺陷,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高的目標。六西格瑪的概念最早由摩托羅拉提出,推行六西格瑪之後的摩托羅拉,產生了巨大的蛻變,在品質方麵超越當時的日本企業。

讓六西格瑪在短短幾年內,成為許多世界級企業爭相投入,作為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妙方的最大推手,則是美國通用公司的傑克·韋爾奇。隨著將近20年來的應用發展,六西格瑪已由原先摩托羅拉創建成型的質量管理戰略上升到了一整套係統的使公司達到世界級的質量和競爭力的管理策略和技術手段。六西格瑪管理通過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製5個環節實現精細化管理。

全麵質量管理全麵質量管理這個名稱,最先於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的著名專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傳統的質量管理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營管理上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質量管理,現已成為一門係統性很強的科學。

全麵質量管理是指在全麵社會的推動下,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係,控製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通過全麵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設計,加速生產流程,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改進產品售後服務,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降低經營質量成本,減少經營虧損,降低現場維修成本,減少責任事故。

ISO9000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簡稱,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準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IS09000是指質量管理體係標準,它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ISO9000是由TC176(質量管理體係技術委員會)製定的所有國際標準,是ISO發布的12000多個標準中最暢銷、最普及的產品。它在總結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納了國際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質量管理專家的意見,用高度概括、易於理解的語言表達了質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規律,成為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IS09000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通過全員參與的方式,建立規範化的文檔完善流程管理,基於事實推進流程改進。

措施4:精益管理

“精”表示僅投入適當的生產要素,在適當的時間內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急需產品;“益”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經濟性。①精益管理思想來自汽車製造業。

①邁克爾·喬治著,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譯:《精益六西格瑪服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

從亨利·福特創立流水線生產係統以後,大批量生產就成為工業化時代的主流生產模式。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客戶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豐田汽車公司創造性地發明了看板管理係統,提倡零庫存、JIT生產,並采用了很多管理創新措施,這些實踐後來被總結為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的方法論是用數據和事實說話,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得到結論,采取管理措施進行改進,而不是僅僅憑借個案舉例決斷,舉例決策。在中國的銀行,需要大力提倡“用數據說話、用圖示表達、用工具管理”的精益管理模式。

少用一些產品材料,多做一些事情,是精益管理的基本原則。要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減少對資源環境的負麵影響,這才是真正的精益。

精益管理的核心工具是精簡價值創造的流程,以極少的額外成本創造更多價值,正如豐田公司所講:“我們用普通人來管理卓越的過程,取得卓越的結果——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往往用卓越的人來管理雜亂無章的過程,於是隻得到了普通的或更壞的結果。”實施精益管理要求直線精力集中關注操作和改善具體的過程,使用直接觀察的數據作出創造價值的決策,由價值流經理負責精簡過程,直線經理和下屬對話並解決問題。精益管理的核心工具是精簡價值創造的流程,以極少的額外成本創造更多的價值,即用普通人來管理卓越的過程,取得卓越的成果。而一般企業往往用卓越的人來管理雜亂無序的過程。措施5:解決管理疲勞造成粗放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疲勞,這是人的生理局限。一個人反複地保持一種姿態或重複某種動作,時間一久,就會疲勞;橡膠輪胎、鋁合金等材料長時間承受某種力量,其承受能力會逐漸下降。人的心理也會疲勞,反複地、長時間受某種現象的刺激,心理就會逐漸麻木、遲鈍。這種被心理學證實的心理疲勞,反映在政府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就是“管理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