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慶十二年(1205年),成吉思汗在滅乃蠻及蔑兒乞部後率軍第一次入侵西夏,破堡力吉裏寨,又攻乞鄰古撒城,經落思城,破城後大肆洗劫,甚至南下深入到河西走廊地區,縱兵搶掠瓜、沙等州。這是蒙古對西夏的一次擄掠性的戰爭,也帶有一定的軍事試探性,為蒙古以後的南霸天下奠定了基礎。
夏應天二年(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納貢稱臣和李安全廢主自立為由,率大軍第二次入侵西夏。這次進軍以迫使夏金解除盟約,使西夏臣服蒙古為主要目的。這次戰爭持續了一年多後,蒙古軍隊攜帶大量的戰利品凱旋而歸。
夏應天四年(1209年),蒙古軍第三次攻入西夏,攻克斡羅孩城,經過近數月的艱苦戰爭,最後占領西夏都城北大門——克夷門。克夷門,是通往中興府的必經之路,也是寧夏平原北出塞外的要隘。兩山對峙,中間隻有一條小徑,懸絕不可登攀,易守難攻。李元昊時,設右廂朝順監軍司,布兵七萬駐守。李安全聞蒙古兵深入來犯,遣嵬名令公率領了精兵五萬進行抵抗。雙方進入相持階段,大約兩個月時間,等西夏軍鬥誌鬆懈時,蒙古軍設埋伏,誘西夏軍深入,最後才攻下了克夷門。進而圍攻西夏都城中興府。西夏被迫屈服,向蒙古稱臣納貢。這次戰爭使夏金解除了盟約,從而使蒙古完成了對金的戰略包圍,徹底解除了蒙古滅金的後顧之憂,成為成吉思汗擴張戰爭的轉折點,也成為西夏衰敗的轉折點。
夏光定七年(1217年),成吉思汗在攻金的同時,派遣木華黎率軍隊四侵西夏。在西夏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包圍中興府。西夏無力抵抗,隻得再遣使求降。
夏乾定二年(1224年)秋九月,蒙古大軍第五次攻夏。這次的蒙古大軍由大將孛魯統率,蒙古軍隊所向披靡,攻破西夏的銀州(今陝西榆林魚河鎮),殺西夏軍,擄掠西夏牲畜,占據了西夏邊地要隘,直逼沙州。在兵力不支的情況下,西夏獻宗德旺隻好遣使向蒙古請降,並承諾送兒子給蒙古軍為人質。
夏乾定四年(1226年)八月,成吉思汗第六次率軍攻打西夏,蒙古軍隊越過沙漠,攻占應理等縣,冬十月,蒙古破夏州,守將術速忽裏降。十一月,蒙古軍沿黃河北上,圍攻靈州,西夏末主晛派遣嵬名令公率十萬大軍前往救援,靈州之戰夏軍死傷慘重,西夏主力被徹底殲滅。成吉思汗命令蒙古軍隊西麵搜殺西夏官民,西夏人紛紛逃進山裏,“穿鑿土石以避之,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裏幾成赤地”。寶義二年(1227年),蒙古大將阿術魯受命圍困中興府。為徹底斷絕西夏的退路,成吉思汗率軍南下攻取積石州,二月攻取臨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寧等州。中興府已經成了一座孤城,夏六月,中興府又發生了強烈地震,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末主晛隻好派遣使臣前去請降,但請求寬限一個月,以準備納貢禮物並遷出城內百姓。成吉思汗同意了西夏的請求,但成吉思汗此時已病勢沉重,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死後秘不發喪,等西夏國主獻城投降後,將西夏末主晛和中興府所有軍民全部殺掉。一個月後,西夏國主晛率文官李仲諤、武臣嵬名令公等奉圖籍出降。秋七月,晛舉族隨蒙古軍行至薩裏川時被殺。
西夏滅亡後,西夏王陵也難逃厄運,昔日巍峨的王陵建築被全部摧毀,蒙古軍隊甚至挖掘陵墓,尋找金銀財寶,同時也企圖挑斷西夏帝陵的“龍脈”,讓西夏王族徹底斷絕複興的希望。正是蒙古軍的殘酷燒殺,使得西夏王陵最終隻剩下了殘磚破瓦,隻有高大的封土堆還依稀留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