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四化幹部思想的提出,其重要的著眼點就是要通過幹部的現代化來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這是新時期組織路線的重要指導方針。而2002年黨中央頒布的《黨政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其中的很多原則,比如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民主集中製原則,依法辦事原則等,陳雲早就有充分的論斷,這是陳雲幹部製度化思想具體化為黨的幹部製度的重要體現。
二、幹部離退休
革命精英的年輕化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現象,中共也不例外。
中共政治精英的退場也就是幹部的離退休問題相當長時期內都沒有製度化。幹部離退休涉及的最重要問題就是政治繼承問題,也就是領導權力的交接問題。這曾經被認為是中共幹部體製乃至共產主義體製的結構性缺陷。對此,陳雲說,“黨的交班和接班問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在我們中國黨內,有過痛苦的教訓,這一點,我不說大家也知道”。25因此,政治繼承的製度化不僅關係到權力和平有序的轉移,關係到政策的變動,更關係到政權的可持續發展。美國政治學家普特南指出,“在領導人交替之際,所有政治體係在麵對內部或外部壓力時最為脆弱。對於尚未成熟的政治體係來說,這種壓力最大。因此,有能力承受周期性的政治繼承風暴,正是一個政治體係高度製度化的標誌”。
1976年之後,隨著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大批老幹部複出。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但隨著局勢的演變,幹部的老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同時帶來的意外結果則是這成為了中共政治繼承製度化的契機,推動了幹部離退休製度的建立。
對於幹部的老化問題,陳雲有著自己切身的感受,他說,“我實在不行,一天隻能工作兩個小時,到了晚上,右眼睛伸手不見五指,看不見了”27,“現在從中央到縣委,大部分人頭發都已經白了”28。因此,他建議,成立中央書記處,選身體好、年輕些的同誌,分擔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的日常工作,同時,也作為培養高級幹部的機構,為中央的交接班做準備,這正如葉劍英同誌的講話中所指出的,“中央書記處,我考慮就是準備接中央的班的”29,並且要集體交接班,而不是個人交接班。
但是,成立中央書記處和中央顧問委員會都隻能解決少數人的問題,多數人隻能離休、退休。陳雲認為,“幹部必須實行離休、退休製度,這是根本辦法”。30這就要有計劃地進行,全盤規劃,因為這不僅涉及到幾十萬老幹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每個幹部將來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陳雲指出,要做好老幹部離退休工作,第一,黨必須製定幹部離休、退休的條例;第二,要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幹部的離退休工作,而總管離休、退休幹部事宜的機關是中央組織部;第三,對於離退休老幹部,政治上要給以應有的待遇,在住房、醫療、交通等物質待遇上要給以照顧,要成立幹部休養所和幹部娛樂場所,要發榮譽證書。總之,必須把老幹部離退休的工作辦好。因為這關係到幹部的交接班問題,而幹部交接班問題曆來是黨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