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陳雲的幹部工作製度化思想(1)(1 / 3)

馮軍旗

幹部製度化是關於幹部工作的規章製度、行為規範和程序建立及持續的過程,包括製度建立和製度深化兩個階段。

幹部製度化關乎權力和資源的分配,關乎政治體係的效率和活力。它對於幹部體製的確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政治體係的穩定與良性運轉,以及政治生態的民主化與文明化而言,關係重大。

陳雲曾長期擔任中共組織係統和紀檢係統的領導,是中共幹部體製的奠基者和開創者之一。陳雲的幹部製度化思想體大思精,主要體現在其1937年到1944年間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期間以及1978年以來的新時期。陳雲作風穩健,多謀善斷,看得高,想得遠,善於思考戰略性和製度性問題,其很多幹部製度化思想都成為中共幹部體製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具體化為幹部製度而延續到今天。筆者主要從幹部的選拔任用、幹部離退休製度、幹部的教育培養和幹部監督等幾個方麵,對陳雲的幹部製度化思想進行細致地梳理。

一、幹部選拔任用

一個完整的政治體係,必然涉及到政治體係中人員的進入、流動和退出問題,並且必須保持動態的平衡,隻有這樣,這個政治體係才能新陳代謝,並不斷發展。幹部的選拔任用屬於政治錄用範疇,不同的選拔任用標準和製度設計往往是不同的政治體製的反映。美國政治學教授塞利格曼(Seligman)認為,政治錄用模式決定了政治參與和地位獲得的管道和途徑,影響到政策的製定和執行,影響到地位和權力的分配,甚至影響到整個政治體係的穩定13。在中共的幹部體製中,政治錄用有兩個麵向,一是政黨方麵,如黨員的培養和吸收以及黨的組織建設等;二是政治機構方麵,如工作人員的選拔任用等。

幹部的選拔任用取決於組織路線,不同的組織路線下,幹部的選拔任用標準往往不同。幹部的選拔任用同時又受政治文化傳統和時代發展任務的影響。如何選賢任能,又是選人用人的機製問題。具體來說,幹部的選拔任用包括選拔任用的原則、資格、程序、方法和監督等等。

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期間,正是中共幹部製度建立的時期,深受共產國際和列寧主義建黨思想的影響。當時黨麵臨的重大任務就是積極發展黨員,擴大和鞏固黨的組織。陳雲指出,是否加入黨的組織並為黨的事業奮鬥,是列寧的建黨原則之一,是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的根本性分歧所在。中共一大在與李漢俊的孟什維克觀點進行鬥爭的基礎上,奠定了這一建黨原則,成為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礎。陳雲同時就入黨資格、黨的成分、入黨手續、黨員候補期以及共產黨員的標準等問題提出了一係列的製度性觀點,這些都具體化為了製度,延續到今天。

陳雲認為,必須加強黨的支部建設,支部是黨的基本組織,是黨的力量增長的主要源泉,“黨就依靠支部去征收新的黨員、擴大黨的力量。”14要按照生產單位組織支部,要選好支部領導。支部要發揮好發動群眾、征收黨員、教育黨員和培養幹部的任務,要成為黨的戰鬥堡壘。

選拔任用幹部是中組部的工作職責,也是陳雲擔任中組部部長期間考慮較多的問題之一。陳雲的選拔任用幹部思想既受到中國政治文化中選賢任能傳統的影響,又基於其個人日常的思考和實踐。陳雲指出,選拔任用幹部必須掌握好幹部政策,也就是用人之道,具體來說,就是:第一,了解人;第二,氣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愛護人。

“了解人”就是說要全麵看人。“氣量大”就是說要善用各種人才,靠單槍匹馬,革命是不能成功的。“用得好”就是要讓幹部敢說話、敢做事、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愛護人”就是幫助扶持幹部,慎重對待幹部的政治生命。

在掌握好幹部政策的基礎上,選拔任用幹部的標準是:第一,忠實於無產階級事業,忠實於黨;第二,與群眾有密切聯係;第三,能獨立決定工作方向並負起責任;第四,守紀律。概括起來就是:政治、能力,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