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降低實體經濟的稅收負擔,同時,及時開征資本利得稅和財產贈與稅。實體經濟是中國的立國之本,因此,應該通過降低實體經濟的稅賦來增強中國的競爭力。目前,實體經濟稅賦太高,而資本利得稅和財產贈與稅卻采取零稅賦,這嚴重削弱了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同時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和社會不穩定。此外,開征資本利得稅和贈與稅還有利於增強市場透明度、加強市場監管、抑製國際熱錢的套利壓力。股市的低點是開征資本利得稅的最佳時期。
(4)啟動農村市場、激活房地產市場、拯救股票市場是提高農村內需和城市內需的三大著力點。
啟動農村市場的關鍵是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收入的關鍵是提高農副產品價格。政府不應該鼓勵農民賣地賣房來增加收入,正如不能鼓勵農民賣兒賣女來拉動內需一樣。現在,必須改變農副產品維持低價對農民的掠奪,同時,必須堅決製止城市資本和海外資本下鄉,打著增加農民收入的旗號對農民房屋、宅基地、耕地和主要農產品的掠奪,防止中國農村變成民生凋敝、動蕩不安的菲律賓農村。(詳見李昌平《中國農村將徹底走上菲律賓道路》)政府應該把對海外債券市場的投資熱情轉變為向農村投資的熱情。
啟動房地產市場,拉動城市內需。重新啟動房地產必須立足於提供百姓住房保障、降低生活成本、維持製造業競爭力之上,為此,必須抑製和打擊投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必須從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殖民地模式”轉變為德國式的“民生模式”。商業銀行應該向購房者提供低息貸款,政府應該向小麵積住房的購買者提供利息補貼,但是房屋轉讓的增值部分在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餘額,應該以稅收的形式上繳政府。重新啟動房地產市場必須基於真實的居住需求,抑製投資性需求,打擊投機性需求。
改變股票市場過度超跌的狀況,改變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多年儲蓄進入股市之後大幅縮水的狀況,是提高國內需求的重要工作。
(5)以人民幣停止升值甚至貶值來遏製外彙儲備貶值的趨勢。中國的外彙資產主要是美元資產,同時,國內企業主要以美元結算,因此,人民幣應該鎖定美元。為了改變人民幣不合理的升值趨勢,一方麵應該實施寬鬆的國內貨幣政策來對抗泛濫的美元政策,另一方麵應該提高能源、資源、糧食、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並與國際接軌,停止稀土等各類戰略資源及其初級產品的出口創彙,限製甚至禁止海外資本在農業、礦產、物流、核心製造業、國內知名品牌企業、金融產業的並購,徹底封鎖海外垃圾美元在中國本土落地的機會,從而抑製海外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套利活動,抵禦熱錢的攻擊。通過調整國內經濟和金融政策,可以有效地抑製人民幣的升值趨勢,同時,從彙率角度維持本土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6)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完善民生保障體係。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僅僅采取傳統的積極財政政策是不夠的。政府的財政支出應該從基礎設施、形象工程、企業投資等生產性支出方麵轉變到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和低收入者生活保障的投入和補貼上來。長期而言,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已經不可避免,中國無法逆勢而動,也無法獨善其身,緊盯CPI的緊縮貨幣政策已經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因此,為城鄉居民打造一個堅實穩固的民生安全網應該成為新時期財政支出的重點。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否由外需主導型經濟順利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並平穩地度過本次全球經濟風暴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