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蘇聯和伊拉克之後,哪個國家將成為美國戰略圍剿的第三個目標?這是每個中國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思考有利於我們放棄幻想,麵對現實。
研究美國的曆史可以發現,美國的崛起源於美國國家戰略從追逐地區霸權到追求全球霸權的持續勝利。東西方模仿美國政治經濟文化製度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但都沒有成為第二個美國。美國之所以能夠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國的國家戰略及其實施國家戰略的耐心和能力。美國的擴張或稱之為發展,需要將美國的根須從北美伸向南美,從美洲伸向全球。在此過程中,美國國家戰略總是清晰地鎖定其現實的圍剿目標和潛在的圍剿目標,並集中美國國內力量和國際盟友力量,實施“集中優勢、精確打擊”。
從20世紀90年代直至目前是美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迅速上升的黃金時期。在短短的20多年的時間裏,利用“美國魔鬼三角陣”美國成功圍剿了蘇聯,使統一強大的蘇聯四分五裂,進而嚴重削弱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然後,美國及時鎖定中東石油,將伊拉克和伊朗納入戰略圍剿的目標,並拋開道義的麵紗和道具化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以反恐的名義成功地占領伊拉克、陳兵阿富汗,形成夾擊伊朗的高壓態勢,牢牢掌控著全球能源的源頭。同其他大國相比,美國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成功實施這兩大戰略,讓世界各國再也不敢無視美國國家戰略的威力。
美國的國家戰略既針對敵人(如蘇聯的軍事),也針對利益(如伊拉克的石油)。按照美國國家戰略的邏輯來看,蘇聯必須解體,否則就是美國的天然敵人;同理,中東的能源必須交給美國控製,否則就是美國必然的圍剿對象。根據這一邏輯,如果一個國家既是美國潛在的對手,又是美國潛在的利益,那麼這個國家必然被美國列為戰略圍剿的對象。因此,我們應該在這樣的坐標係中尋找美國繼蘇聯和“兩伊”之後下一個戰略圍剿的目標。由此我們認為,下一個美國戰略圍剿的對象必然是中國。
中國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現實圍剿目標的理由具體如下。
(1)中國國家統一的本身就構成美國的擔憂,美國必然要把中國列為威脅美國全球霸權的潛在敵人。自“二戰”以來直至現在,中國的統一或統一的中國一直被美國戰略專家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這種定位絕不會因為中國對美國的友好言辭和謙讓態度而改變。因此,即使以改革開放的名義向美國及其代理人輸送了大量的利益(開放市場、出售股權、購買美國國債、默許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動武等),隻要中國沒有像蘇聯一樣解體,中國就始終被美國視為潛在的敵人。
中國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部門、不同的領導者對美國的定位時常徘徊於敵人、朋友甚至老師之間,但美國對中國的定位從來沒有改變過,即中國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潛在敵人。這正是美國的成功之處。長期以來,美國也從未停止過策劃和支持中國的政治分裂、領土分裂、民族分裂,並始終執行武器禁運,不允許向中國出口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這正是美國對付其敵人的基本手段。無論中國給予美國多大的經濟利益輸送和國際政治支持,美國始終沒有改變對華武器禁運和對華高科技封鎖等敵對政策。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必須丟掉幻想,盡早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