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英國人克裏斯(2)(1 / 3)

我心想,這家夥真能誇人,誰不願意聽好的。不過,我確信,自己的確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愉悅,同時,與他們在一起,我也感到很快樂。

我們的汽車行駛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兩邊幾乎看不到什麼景色。凱魯壯得像頭牛,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他把車開得飛快,讓我體驗了一種真正的奔馳。我發現,非洲真是個好地方,它能讓來自任何國家的人在這裏得到大自然的熏陶,不論什麼樣的人,來到非洲,都會有一種不自覺的蛻變,使人更接近自然,顯示出一種野性。

我們乘坐的是一部客貨兩用的TOYOTA車,克裏斯說,他鍾愛這種車,是因為它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馬,具有很好的性能。他總是在後邊裝著一大桶飲用水,他說:“在沙漠裏最不能缺的就是水。”

我們是一路歡歌地進入艾迪村的。

據說,艾迪村的曆史比提奧村還要早200年,但是,目前的艾迪村人煙稀少,麵積也不大,如果把提奧比作巴掌大的地方,這裏也就是半個巴掌大小。這是一個更為閉塞的村莊,村民都是阿法爾民族,信奉伊斯蘭教。這裏同樣靠近海邊,當地的人們也是靠打魚謀生。從小村的房屋看去,這裏既沒有土坯房,也沒有木板房,全是清一色簡陋的木棍房。顯然,這裏各個方麵都趕不上提奧的規模。

克裏斯公司的幾個當地雇員,已先我們之前到達這裏。他們要在這裏勘查建小碼頭的地點。克裏斯是駐地公司的總管,他對我說:“他們去現場查看,我陪你去海邊轉轉,今天你就不要想照相的事了,好好在這兒放鬆放鬆。”

對我來說,這真是難得的休閑,在提奧滿腦子都被拍攝照片占據了,甚至經常像打仗似的,三天兩頭出現“敵情”。

我和克裏斯沿著海邊走,我發現,這裏由於人員稀少,生態環境要比提奧好,我們走在幹淨的海灘,看見有不少魚被遺棄在岸邊。我和克裏斯都想著,中午能吃一頓鮮魚就好了。

艾迪村分新村和舊村兩部分,新村建在距路邊不遠的地方,我大概數了數,不過十來間房子,其中有三四家小飯館,外表看去沒什麼區別,都是搭建的涼棚。我們隨意找了一間坐下,大約10分鍾過去,也不見有人招呼,看見旁邊坐著個抱孩子的女人,以為她也是顧客,便沒好意思問她。這時,凱魯和雇員完成工作也來到了這裏。克裏斯對雇員說,問問他們能否弄幾條鮮魚。雇員跟那個女人說著當地的話,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個看上去三十多歲的女人就是店老板。

我們被告知,這裏沒有魚,可以吃到山羊肉,但需要耐心等待。

誰知這一等,一下三個多小時過去,竟然連個肉影子也沒有見到。大家餓得不斷地催問老板娘,每個人的眼珠都變成了綠色。後來,我實在無法忍受饑餓,就跑到外邊瞎轉悠,發現有一個小店,裏麵能吃的隻有當地一種棒棒糖,於是,我把小店裏僅有的30多個棒棒糖都買了。小店的老板一看今天遇到了我這樣的“大財主”,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再說中國好,中國好!

回到小店,這30多個棒棒糖一轉眼就被大家吞了,那一時間,人們手拿著棒棒糖都誇它怎麼好吃。我想,這些男人,如不是遇到今天這種情況,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去想吃棒棒糖的事。

沒飯吃,隻好不斷地用水充饑,結果,帶來了上廁所的問題。

男人還好說,可我就麻煩了。打聽了好幾個人廁所在哪兒,人們都是搖頭。

“奇怪,難道這兒的人都不上廁所?”我對克裏斯說。

他向我聳了聳肩,意思是無奈!

這時,有個小女孩給我指了指一片空曠地,意思是讓我上那兒。我走過去才發現,那裏有個比炮彈坑還大的沙坑,坑裏早已布滿了一攤攤“地雷”,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這會兒,我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幹脆就地解決吧。

大約等了近四個小時,我們的飯還沒有上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有人說,估計是老板娘剛把麥子種上,得等收成。

還有人說,母羊剛下了小羊,需要等它長大。

反正,待羊肉和大餅上來後,人們立即鴉雀無聲了,隻聽見大夥的“吧嗒”嘴聲。這是我吃得最香的一次羊肉,而克裏斯隻吃了幾口餅,盤裏的羊肉他一口沒沾。他擔心羊肉不幹淨,吃了會得病。

傍晚回到提奧,村幹部們已經等候在村公所門口,個個臉上掛著怒氣,顯然對英國人把我帶出去表示不滿。可是,克裏斯卻不管那麼多,晚上照舊來到我的房間聊天。

就在我出去上廁所的時候才發現,他們已經把阿卜德拉特意叫來,聽聽我們究竟在說些什麼,這樣,阿卜德拉就坐在我門口,當起了順風耳翻譯。不過,事後他對我說:“克裏斯說話真快,他說的是英語嗎?我怎麼一句沒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