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分權管理和責任會計(2 / 2)

(二)分權管理與責任會計

在實行分權管理的條件下,如何協調各分權單位之間的關係,使各分權單位之間以及企業與分權單位之間在工作和目標上達成一致,防止各個部門片麵追求局部利益,將是管理關注的重點。關鍵一點在於權衡以下兩者之間的關係:即是分權管理允許分部獨立自主以激勵其生產經常的積極性,還是保留集權管理以確保企業利潤中心目標都是為企業整體利益,換句話說,要在企業各獨立分部之間保持目標一致性。在分權企業中,管理會計的主要功能在與利用會計信息對各分權單位進行業績的計量、評價與評價,以便於各分權單位的權、責、利集中統一到總公司的整體目標上。具體表現為:根據授予基層單位的權利和責任以及對其業績的計量、評價方式,把企業化分成不同形式的責任中心,並建立起以各個責任中心為主體,以責、權、利相統一的機製為基礎,通過信息的積累、加工和反饋而形成的企業中層內部嚴密的控製係統,即責任會計係統。

四、責任會計的內容體係

責任會計的目的是提供各種會計報告,以使各責任中心的責任人了解其相應的責、權、利,作為今後評價各責任中心業績的主要依據。責任會計的內容體係,歸納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麵:

(一)合理劃分責任中心

實施責任會計,首先要按照分工明確、責任易辨的原則,合理劃分責任中心。然後明確規定其權、責範圍,使其能在權限範圍內,獨立自主的履行職責。

(二)編製責任預算

為了順利推行責任會計,有必要將全麵預算所確定的各項指標,按照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層層分解,區分各責任中心的可控和不可控費用,為每個責任中心編製責任預算,使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目標按責任中心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作為它們開展日常經營活動的準繩和評價其工作成果的基本標準。責任預算是指以責任中心為對象,以其可控的成本、收入、利潤或投資為內容編製的預算。責任預算由各個責任指標構成,包括主要責任指標和其他責任指標兩部分,可作為企業總預算的補充和具體化。

(三)合理的內部轉讓價格

為分清經濟責任,便於正確評價各個責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使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或勞務都應進行結算,這就需要對企業所轉讓的各種產品和勞務確定其轉讓價格。

(四)建立健全嚴密的記錄、報告係統

這也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記錄、計算和評價有關責任預算執行情況的新係統,並在規定時間編製業績報告,將實際數與預算數進行對比,借以評價和評價各有關責任中心的工作成績並分別反映它們所存在的問題。

(五)分析和評價實際工作業績

根據原定的業績評價標準對各責任中心的實際工作成績進行比較逐一找出差異,分析原因,判明責任,建立獎懲製度,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成績,改正缺點,及時通過信息反饋來保證生產經營活動能沿著預定的目標進行。

(六)建立公正、權威的內部協調機製

由於各責任中心在日常業務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責權利之間的糾紛,以及內部轉讓價格的爭議,為了公正、客觀地處理這些問題,就需要建立一個由最高管理當局以及專家組成的內部經濟仲裁機構,專門處理、協調各種經濟糾紛,必要時做出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