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環境變化與管理體製(組織體製)互動的角度看,管理會計體製沿時間線索演進有以下幾項主要內容。
一、集權管理和分權管理
(一)集權管理
所謂集權管理,就是把生產經營決策權較多地集中在企業最高管理層,而下屬單位則從事執行工作。
1、集權管理的優點
集權管理的優點是:(1)有利於集中領導,協調各部門活動,便於統一指揮。(2)各職能部門目標明確,部門主管易於控製及規劃,有利於實現目標一致性。(3)減少下屬單位在資源、人力儲備上的不必要重複,有利於合理利用資源。(4)同屬一類專業的員工一起共事,易於相互學習,增進技能。
2、集權管理的缺點
集權管理的缺點是:(1)下級職位處於被動地位,限製了下級管理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2)最高決策層雖可綜觀全局,但難於監督執行情況,對市場變化反應較慢,容易產生官僚主義。(3)部門之間的協調困難。
(二)分權管理
所謂分權管理,就是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權同相應的經濟責任下放給下層管理人員,使下層管理人員對日常經營活動能作出及時有效的決策,以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1、分權管理的優點
部門化的組織結構對企業管理產生許多促進作用。其優點是:(1)為中央管理部門節約時間,讓高層管理者集中處理更重要的事務。(2)反應的時效性。分權管理可以發揮下屬管理人員在製訂和實施決策過程中能迅速做出反應的優勢。(3)下級管理人員的激勵機製。通過業績評價和獎懲措施,將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經營業績緊密聯係起來,從而使管理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的目標達到一致。(4)便於下級管理人員的培訓。(5)有利於企業隨環境變化而變化。
2、分權管理的缺點
分權管理的缺點是:(1)如何協調各事業部與總部的關係,可能會導致職(機)能失調行為。(2)使整個企業統一指揮不夠靈活,各部門間協調及對各分部的業績控製更加困難,增加收集信息的成本。(3)總部發生的管理費用一般會分配到各分部中去,產生公平分配的問題。(4)部門經理可能一味最求短期利潤,而忽視整個部門的非財務目標與長期利潤目標。(5)經濟活動有可能重複進行,組織失去了規模經濟,造成了資源浪費。(6)可能導致缺乏控製。
二、後分權管理時代的高層控製
公司的顯著特征之一是兩權分離。為使公司所有者不間斷地向公司提供資本,必須建立一種機製,保證所有者有效地控製管理者,使管理者按照所有者的意圖保持資本保值和資本增值。這種機製就是所謂的法人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層組成的一種製衡機製。二次大戰以後,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公司規模增大、結構複雜和股權分散化,法人治理結構暴露出缺陷,大公司所有者對高層經理失控問題十分突出。為了彌補法人治理結構的缺陷,美國公司采取了多種措施,但最重要的則在會計方麵:
1、用會計信息調控高層經理行為。
2、設置審計委員會,實施管理審計。
3、提高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深度與廣度。
其中涉及責任會計的是用會計信息調控高層經理行為,它主要通過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激勵約束機製(將財務或非財務的業績指標與高層經理的物質利益掛鉤)的設計實現對高層經理的行為調控。本書主要內容集中在公司中層整合階段的責任會計上,有關高層控製的激勵約束機製討論一般在高級管理會計中。
三、分權管理與責任會計
(一)集權與分權的矛盾
企業管理體製首先麵臨的就是集權管理還是分權管理的選擇問題。許多企業建設的經驗也證明,在不同情況下,集權管理和分權管理這兩種組織結構都有其各自的成功範例。集權與分權的矛盾,在企業的管理範疇裏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麼解決問題的最好的理念是什麼呢?那就是最好的集權就是有效的分權。分權職責明確,並相互協調一致本身就實現了集權的要求。最好的集權就是分權,它表現為分權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所界定的權限非常到位.正好就是本著它幹什麼,它承擔什麼,這樣就達到了真正的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