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戰局,對整個反法西斯聯盟來說,非常的不利。英國人被趕到了加拿大就不說了,美國在失去對太平洋的控製權之後,也麵臨著陸上的威脅。在歐洲,德國和蘇俄間的大戰也一觸即發,蘇俄能否頂住德國的進攻也是個未知數。美國眼下迫切的希望華夏出兵太平洋,遏製住日軍的攻勢,減輕日軍對美國的威脅。可就在這時候,英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弄出了個檳城事件。
因為美英同盟的緣故,華夏借著與英國人的紛爭,再次找到了推遲出兵的借口。並拿出一副隨時要與英國人翻臉的架勢,揚言要與英國人死磕。當然,誰都知道,華夏和英國不會真的翻臉,華夏的這個行為,就是得理不饒人的想在英國人那裏敲詐點好處。隻是,知道歸知道,美英一方也不敢就此掉以輕心,隻能捏著鼻子與華夏討價還價的交涉。可時間卻在這些扯皮的交涉中,不知不覺的溜走了。
1940年5月25日,德國打響了對蘇俄的進攻。從北起巴倫支海的希爾內斯克至南部黑海之濱的伊斯特裏亞接近三千公裏的戰線上,德國軍隊和協作的芬蘭、羅馬尼亞、意大利、斯洛伐克、匈牙利軍隊一起,向蘇俄軍隊發起了猛攻。德軍拿手的閃電進攻再次爆發出強大的攻擊力,在德軍的進攻下,毫無防備的蘇俄軍隊脆弱的防線很輕易的就被粉碎。
實際上,蘇俄軍隊在德國進攻前夕,已經察覺到了德軍的集結,如果從發現異常開始就積極準備的話,本不該被打的這樣慘。但在5月18號,蘇俄最高委員會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文章中稱所謂的德國要進攻蘇俄的說法,是純粹的謠言!蘇俄和德國正在攜手打造一個新的歐洲。這篇文章是在斯大林的授意下發表的,他的本意是向希特勒示好,但卻給他的部下造成了混亂。盡管在德國對蘇俄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保持沉默後,斯大林下令調集軍隊開始向邊境增援,並在24號晚上發現德軍有攻擊跡象後,向駐守邊境防線的蘇俄軍隊指揮官發去了警告。可守軍並沒把這份警告當回事,他們還認為這是蘇俄總參謀部的小題大作。你看,連最高委員會都發了聲明說德軍要進攻蘇俄是謠言,你總參謀部發這麼個警告來折騰部隊,有意思嗎?所以,在邊境的守衛部隊別說提高戰備級別,就是連崗哨也沒增派一個,以至於但他們受到進攻時,絕大部分人都還在睡夢中。
雪上加霜的是,在德軍發起進攻後,蘇俄防線最外圍的幾個地區,立陶宛、愛沙尼亞、烏克蘭這些被蘇俄強勢吞並的小國,對蘇俄統治早已心存憤恨的民眾、官員、士兵也紛紛借機揭竿而起,加入到跟隨德軍進攻蘇俄的行動中。5月26號,立陶宛宣布獨立,28號,愛沙尼亞也發表了獨立宣言。烏克蘭雖然沒有宣布獨立,可德軍所到之處,當地民眾紛紛向德軍報告附近的蘇俄軍隊駐紮地,兵力部署等情報,很多人自告奮勇的為德軍帶路,自願站出來,幫德軍指認那些蘇俄俘虜中的政工軍官和內務部軍官。
這些反叛情況,呆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裏的斯大林並不知道。此刻的斯大林還在想著是否存在與德國媾和停戰的可能性,於是,又一道讓蘇俄軍隊蒙受更大損失的命令被下達。斯大林命令蘇俄軍隊,在受到德軍進攻時,原地還擊後反擊。這條命令造成了蘇俄軍隊的徹底潰敗,按照這條命令,所有蘇俄軍隊都要在原地固守,在受到德軍進攻後,他們才有還擊和反擊的權利。這使得蘇俄軍隊既無法組織起後效的防禦,也喪失了撤退的機會。麵對集中優勢兵力對蘇俄軍隊展開包抄、迂回、分割方式作戰的德軍來說,這些蘇俄軍隊的士兵們,就像一群呆鵝,傻乎乎的等著他們去包圍和俘虜。當然,造成這個結果的另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蘇俄軍隊現在的高級指揮官們,都是在大清洗後突擊提拔起來的,他們既缺乏作戰經驗,做不出有效應對的決策,也不敢不聽命令,因為那樣的話,即便得到眼前的勝利,或許就是下一個被清洗的對象。
直到十天後,德軍已經向前推進了五百公裏後,斯大林才丟掉幻想,下令全國動員,開展抵抗。隻是這時候,蘇俄部署在邊境的三百萬軍隊已經被打垮,超過一百萬的軍隊成了德軍的俘虜。
而此時的南美洲戰場上,遲遲得不到美軍支援的哥倫比亞,總統洛佩斯·普瑪雷霍也終於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使他失去信心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他感覺他遭受了背叛。美國人雖然通過在加勒比海的港口巴蘭基亞給他運來不少援助,可他手上最精銳的軍隊已經打光了,他無法下令把平民組織起來,發給武器之後讓他們上前線去做炮灰。他覺得連訓練有素的軍隊都難以抵擋日軍的進攻,這些從未受過訓練的平民,即便是拿起槍,也不過是讓他們去送死,起不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