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羅斯福不淡定了(2 / 2)

第二個,就是他看到,同樣被日軍占領的厄瓜多爾已經快速的開始了戰後的重建,日本占領軍並沒有像以往的宣傳中說的那樣,奴役厄瓜多爾的平民,而是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運來了大量的物資、機器,開始著手建設。似乎日本人給厄瓜多爾帶來的,比美國人承諾的好處更多。而厄瓜多爾的總統在宣布投降後也沒有下台,依然在做他的總統,區別是在他頭上多了一個總督。可能給他治下的民眾帶來實惠,頭上多個總督又算什麼呢?美國人倒是不派總督,可他這個總統如果不聽美國人的,隻怕另一個聽美國人話的人會替代他,讓他很快就會下台。這樣一來,投降似乎也並不一定就不好。

人就是這麼奇怪,洛佩斯·普瑪雷霍一旦心裏有了這樣的想法,他之前滿腦子的抵抗的念頭一下子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他開始為自己尋找他這麼做所需要的理由。可以使他治下的民眾免遭戰亂的禍害,這絕對是再正當沒有了。還能與日本人合作,象厄瓜多爾那樣,為民眾提供就業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這個理由也很正義。我們也不是沒有抵抗,但我們受到了美國人的出賣,迫不得已才投降,真要追究罪魁禍首,那也顯然是美國人,這個理由也應該說得過去。總統如果還是我,哥倫比亞人民就還是在我的領導之下,與過去也沒太大的差別,這個理由好像也還行。洛佩斯·普瑪雷霍為自己找出了一堆的理由來支持他的想法,越想越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抉擇。

哥倫比亞的投降,讓羅斯福終於失去了談定。那幫混蛋不是在評估報告裏,信誓旦旦的說,隻要給予哥倫比亞足夠的物資援助,哥倫比亞就能拖住日本人至少十八個月到兩年嗎?這才兩個月多點,哥倫比亞就投降了。要是這樣發展下去,日本人一路北上又需要多久?半年還是一年?是不是在不采取有效行動遏製日本人的擴張腳步,戰火很快就會越過墨西哥,燒到美國的大陸本土?

在歐洲,德國人也已經發動了對蘇俄的全麵進攻,從目前情況看,形勢也同樣不樂觀。蘇俄人的表現並沒有像預計的那樣強大和頑強,他們在德軍閃電戰的進攻下,潰不成軍節節敗退,絲毫看不出有任何能力能阻擋住德軍的進攻腳步。現在,似乎不管是歐洲戰場還是南美洲戰場,美國都麵臨著即將失去主動權。可混蛋的短視的丘吉爾還在和華夏討價還價的磨嘴皮,錙銖必較的算計著利益的得失。羅斯福覺得不能讓形勢再這樣發展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形勢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一旦德國擊敗蘇俄統一了歐洲,進攻蘇俄的大軍南返,美英聯軍就會徹底失去反攻英倫的機會。即便還有機會,那也要付出比現在多無數倍的慘重代價。到那時,那些生活在德軍占領下的英國民眾還會認可躲在多倫多的英國議會和內閣嗎?他們會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廢黜英國王室,重新選舉出他們的新政府。而到那時加拿大也不會允許一個被他的子民廢黜的王室和一個失去合法性的英國政府再呆在那裏。到那個時候,美國怎麼辦?沒有了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美國自己獨立攻打歐洲嗎?那會失去正當性和合法性的。現在,美國需要華夏牽製住日本人,讓他能騰出手先幫助英國奪回英倫三島,維持住英國王室和戰時內閣,然後以那裏為跳板,反攻回歐洲大陸。

“整體形勢已經非常危急,我想丘吉爾先生他應該明白,什麼是目前最重要的,如果丘吉爾先生不能盡快回到歐洲,他現在所爭取的一切,都不過是個建造在沙灘上的用沙子建成的城堡,在潮水經過之後,什麼痕跡都不會留下。”羅斯福找來國務卿赫斯,讓他馬上對英國施加壓力,讓丘吉爾對華夏做出讓步,盡快與華夏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