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哥倫比亞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脈的山區和覆蓋全國近百分之四十的熱帶森林減緩了日軍的推進速度,哥倫比亞恐怕和厄瓜多爾一樣,迅速的投降了。現在,哥倫比亞還在總統洛佩斯·普瑪雷霍的帶領下,艱苦的抵抗,苦苦的支撐著。隻是洛佩斯·普瑪雷霍總統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的積極抵抗,反而最終促使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了英國人的意見,繼續把目前軍事行動的重點放到歐洲去,從而放棄了派出軍隊對哥倫比亞進行救援,隻在物資軍火等方麵,給予哥倫比亞一些支持。
在日軍攻占厄瓜多爾之後,美國情報機構就派出了大量人員前往南美各國。他們或者以在南美的美國公司雇員身份,或者以記者、金融家等等名義,收集和刺探各國情報。在日軍開始進攻哥倫比亞之後,還有一個專門的評估小組,深入到戰火紛飛的抵抗第一線,對日軍和哥倫比亞軍的雙方戰力做評估。在一周以後,這個專門小組拿出了他們的評估報告。
在報告中,他們認為以現有發起進攻的日軍的數量、裝備、戰鬥素質、給養狀況、交通工具等等因素綜合評估下來,日軍攻占哥倫比亞全境大約需要五至七個月,而真正征服哥倫比亞,使哥倫比亞能夠成為日軍北進的後方基地,則至少需要十八個月至兩年。如果在此期間,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海上交通線不能保障的話,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哥倫比亞有可能成為一個泥潭,徹底陷住日軍。因為哥倫比亞總統洛佩斯·普瑪雷霍的抵抗意誌非常頑強,哥倫比亞軍隊在實力上雖然與日軍有較大差距,可他們占據了地利優勢,彌補了不足。隻要美國為哥倫比亞提供足夠的物資援助,更換哥倫比亞軍隊現在裝備的老舊武器,哥倫比亞人民會在總統洛佩斯·普瑪雷霍的領導下,與敵人戰鬥在叢林,戰鬥在城鎮,戰鬥在草原上,戰鬥在海洋上,戰鬥在哥倫比亞的每一寸土地。
這份評估報告讓羅斯福的決策起了很大的變化,讓羅斯福認為,隻要美國能給哥倫比亞提供足夠的軍火和各類物資援助,哥倫比亞人就會幫美國拖住日本軍隊的進攻腳步。在羅斯福看來,南美洲國家絕不會向亞洲的東南亞國家那樣,屈服於日軍的淫威的。在這個時刻,他忘記了那個在前不久投降的,隻抵抗了兩天的厄瓜多爾。於是,哥倫比亞被犧牲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若是哥倫比亞總統洛佩斯·普瑪雷霍下令軍隊後撤,破壞交通,利用地理優勢拖延日軍的進軍速度,保存力量的話,也許美國擔心自己的本土受到攻擊,就會及時派出軍隊援助哥倫比亞,美日軍隊會在哥倫比亞進行持久的陸上戰爭。雖然大部分的哥倫比亞國土依舊會毀於戰火成為焦土,但至少還能保住一部分。但是,洛佩斯·普瑪雷霍太信任美國人曾經的承諾了,他為了使國家少些毀壞,派出了哥倫比亞最精銳的軍隊前往第一線抵抗。在這些軍隊被消耗完之後,由於美國並沒有派出援軍,最終使他不得不投降。當然這是後話。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日軍不斷開始往哥倫比亞增兵,並加快了各類軍需物資的運送速度。因為華夏雖然沒有向太平洋派出軍隊阻止日軍的實際行動,但在華夏的報紙上,充斥著美國、英國外交人員訪問華夏的新聞。甚至在一份報紙上,登出了對華夏元帥,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官吳佩孚的采訪。根據文章報道,吳佩孚元帥是與太平洋戰區副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一起視察在湛江的華夏海軍第七艦隊時接受的訪問,吳佩孚元帥表示,華夏海軍第七艦隊成軍時間不長,目前正在抓緊訓練,積極備戰,以保證在接到作戰命令後,能完成賦予他們的任務。嗯,當然,這還需要時間。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新聞也很是大張旗鼓,那就是華夏在阿拉伯半島的卡塔爾移民生活。報道用了大量的照片來表明經過幾年的辛勤建設,如今生活在卡塔爾特別租界區的移民們,生活是如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