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強渡金沙江(下)(2 / 2)

這下,王瓚緒不得不對作戰計劃做出調整,變試探為強攻。除了機槍火力的壓製,定點清除式的炮擊,再次改成了飽和式的全麵覆蓋,同時,渡江的部隊,也從一個連,變成了六個連,也就是一個半營。王瓚緒希望這六個連,能利用炮擊的時間,快速在金沙江裏,搭起三座浮橋。

因為沒有船,大部隊渡江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搭浮橋來達到快速通過。利用木筏,繩索和鐵索聯係,兩岸的江灘上,砸下粗大的木樁來固定住浮橋,讓橋保持穩定。好在金沙江雖然水流急,但並不算寬。

在覆蓋式的炮擊下,藏軍陣地被硝煙和迷漫的塵土所籠罩,這直接影響了藏軍士兵的射擊精度。雙方的對射,都變成了漫無目標的射擊。五十四師的壓製火力,看不到對岸藏軍防禦陣地上的火力點在那,同樣,藏軍也看不到江裏在渡河士兵的確切位置。大家都是向自己估計的敵人方向上胡亂的射擊著。

終於有木筏靠攏上了對岸,一部分士兵們在軍官的指揮下站在齊腰深的水裏,開始試圖搭建浮橋。一部分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開始向藏軍陣地展開進攻。藏軍指揮所裏,桑珠知道已經不再是隱藏實力的時候,他讓所有在來瑪的部隊都投入戰鬥,不過,他自己卻打算離開了,他知道,上去的部隊要不能把剛剛登岸的敵人趕回江裏,那麼,這個渡口就肯定守不住了。另一方麵,他下令讓在其它渡口的守軍,準備好撤退。

中午的時候,第一座浮橋順利的搭了起來,開始有部隊通過浮橋。桑珠知道大勢已去,下令停止抵抗,所有藏軍向江達縣城撤退。他現在的希望,隻能放在拉薩的噶廈認識到危險,派兵來協助守衛昌都。這一仗,他在來瑪渡口,丟下了六百具藏軍和寺兵的屍體,而剩下來的則幾乎是人人帶傷。

王瓚緒以傷亡四百餘人的代價,占據了來瑪渡口的兩岸,建立起橫渡金沙江的通道。進藏的第一道天塹算是越過了,隻要占領江達,昌都的東麵大門就算打開了。他一麵命令部隊的一部向撤退的藏軍開展追擊,一麵命令部隊在藏軍撤退後的陣地基礎上,構建反方向的防禦工事,以保障渡口浮橋的安全。這條路,可算是他進軍藏區後勤保障的重要通道。

追擊的部隊在追出十公裏後,主動返了回來。他們不知道現在的昌都到底有多少藏軍,對地理環境也不熟悉,萬一不小心進入藏軍的伏擊圈的話,可就要得不償失了。對於這樣的謹慎態度,王瓚緒當然不會反對。趁著在秧達的部隊過來還需要時間,他下令紮營,一邊讓部隊休整,一麵等待其它各部向他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