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丁地區的戰鬥也同樣的摧枯拉朽,白崇禧在獲得英國海軍的艦隊坐標之後,就明白英國海軍艦隊已經離開了亞丁海域。英國海軍艦炮對裝甲部隊的威脅已經解除,那還等什麼?在下達空軍出擊的命令的同時,嘉泰拜的地麵部隊的反攻命令也一並下達了。
一直在嘉泰拜充當炮兵的坦克團被分成了兩部分,分別配屬給了做為預備隊的第六師的110團和112團,形成了突擊力量的兩個鐵拳,左右出擊。連日苦戰的109團被留在了防線上。漢誌國防軍第二師,跟在兩個突擊部隊的後麵做第二梯隊,在突擊部隊的後麵清理戰場,負責收容被突擊部隊擊垮的英軍潰兵,順帶著打掃戰場。
英軍中東第八師,從指揮官亨德裏克一直到下麵的士兵,明顯缺乏反裝甲部隊的經驗,也缺乏能有效對付裝甲坦克的武器。在突擊部隊的快速突破下,防線崩潰了。曾經有個笑話意大利軍隊的笑話,意大利軍隊500多人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永備工事,甚至還得到了2門德國人支援的兩門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彈藥,而進攻方的英軍隻有400多人,甚至連象樣的重武器都沒有,英國指揮官對這次攻打基本不報有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是奇怪的是進攻剛剛打響,意大利人就放棄了抵抗打出了白旗,當詢問接受投降的意大利軍官為什麼投降時,對方竟然氣呼呼的說:“我們沒有撬棍,沒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現在,中東第八師就和笑話裏的意大利人差不多,被衝散了的官兵們選擇投降。師長亨德裏克見到大勢已去,在參謀的勸說下,帶著衛兵逃往圖爾拜,從那裏上了一條法屬索馬裏的漁船,逃回蘇伊士運河區的英軍總部。就在理查德·蒂裏特海軍上將宣布艦隊投降後一個小時,漢誌華夏聯軍也進入了亞丁港,並正式接管。
相比亞丁這邊的快速的結束戰鬥。特魯希兒阿曼這邊戰場上的英軍印度師可就難受多了。兩個印度師,一個是在靠近海岸的錫萊與漢誌國防軍第四師交戰,一個挺進到利瓦綠洲,準備從海拜龍、歐葦賈等有水源的地方穿越裏馬勒沙漠,向蓋塞布一線運動,目標是利雅得南邊的古沃伊,企圖從南線切斷利雅得的退路。
這這幾天,在錫萊的師被從達曼方向趕來的三十三師揍得找不到北,隻得沿著海岸線往盧維斯、泰裏夫一帶撤退。隻留下一個悍勇的廓爾喀第二團依靠錫萊城市裏的房屋,與聯軍巷戰,拖著聯軍的腳步,為他的主力後退贏得時間。
錫萊方向上進攻受阻,到達利瓦綠洲的另一個,也就放棄了向西南穿越裏馬勒沙漠的計劃,改為向西北,穿越賴巴德沙漠,撤往伊卜裏,做好了隨時後退到馬斯喀特上船回印度的打算。隻是這邊嚴重缺水的狀況,讓這些從印度過來的士兵,很不習怪。盡管在當地征用了大批的駱駝,依然讓越來越多的士兵開始丟棄武器,減輕身上的負重。這讓在他們後麵,剛剛接到白崇禧的命令追擊的華夏部隊,很輕易的就找到了這些部隊的蹤跡。印度師一路丟棄的武器彈藥和各種裝備,成了引導追兵最好的路標。
於是,在特魯希兒阿曼這邊,劉文輝率領的,負責追擊利瓦綠洲的這一支英軍的的四十五師和配合他們的漢誌國防軍第四師一部,上演了讓人好笑的一幕。撤退的英軍攜帶的物資越來越少,到了後來,除了軍官帶的手槍,士兵們除了食物和水,他們幾乎身上沒有任何的武器。追在後麵的聯軍,越追東西越多,坦克上、汽車上都載滿了各式各樣的英軍裝備。這是劉文輝覺得,占領了特魯希兒阿曼,都要組織些當地的武裝或警察來管理次序,這些英軍丟棄的武器裝備,用來派這個用場是正合適。而且,這些東西不收集起來,被那些土著揀去,除了增加些不安定因素外,沒任何好處。
另一頭,三十三師李漢魂部,則是在好整以暇地武裝遊行。他把配屬給他的兩個漢誌團,留在錫萊和英軍留守在那裏的廓爾喀第二團打巷戰,另外留下兩個團在錫萊城外觀戰。自己帶著兩個團沿著海岸開始追趕撤退的英軍。從錫萊,順著盧維斯、米爾費、泰裏夫、迪拜,一直追到了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半島這邊的海塞卜。沿途除了收容一些掉隊的印度師官兵,竟然沒費一槍一彈。等於沿著特魯希兒阿曼海岸,進行了一次長途機動訓練。說是武裝遊行,一點也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