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北方特區的人事安排終於初步定了下來。同為軍管,楊寰宇沒有像蔣誌清那樣,各省都去設立個軍政首長。而是在北方特區的轄區裏,劃分了四個警備區,張家口警備區、烏市警備區、庫倫警備區、奉天警備區。原各省的省主席等民政官員依舊不變,隻是在一省或幾省組成的警備區設立的警備區司令成了他們的頂頭上司。
裝甲第一軍軍長徐庭瑤被任命為北方特區政府副主席,兼任烏市警備區司令,烏市警備區轄區是新疆和青海,戰略方向和任務就是應對蘇俄可能的軍事行動。
吳佩孚被任命為北方特區副主席兼任庫倫警備區司令,庫倫警備區轄區蒙古全境,戰略方向和任務是與烏市警備區聯合應對蘇俄,並為高爾察克部提供支援。
閻錫山被任命為北方特區副主席兼任奉天警備區司令,奉天警備區轄區是安東、合江、遼北、吉林、嫩江、鬆江、黑龍江、興安諸省,戰略方向和任務是應對在朝鮮半島的日本人。並且,還要負責籌備奉天工業區的建設。
徐樹錚被任命為北方特區副主席兼張家口警備區司令,張家口警備區的轄區為察哈爾、綏遠、熱河、遼寧、甘肅、寧夏諸省,為戰略方向和任務,就是應對GMD統治區對北方特區可能的進攻。
空軍和海軍依舊為獨立軍種,司令官還是秦國鏞和湯薌銘,隻不過,官銜之前被加上北方軍區四個字,直屬於北方軍區司令部。楊愛源依舊擔任司令部參謀長。特區政府下屬的各個委員會,法律委員會由廖磊出任委員長,外事委員會由孫寶琦出任委員長,教育委員會由梅貽琦出任委員長,財政委員會由張昭德出任委員長,其它的委員會因沒有合適人選,暫時空缺,臨時挑選了一些興華會會員任副委員長,臨時主持工作。
管理框架搭了起來,接下來就是重新整編軍隊了。轄下現在有二十個師,其中十二個是裝甲師,嚴重缺少步兵。這不是楊寰宇裝備部隊時瞎裝備,原本這十二個裝甲師是在全國總計八十個師的國防軍配置上列裝的。由於裝甲師對兵員素質要求高,而且,楊寰宇對裝甲部隊格外重視,所以,改編的裝甲師基本上,全部都是以興華會成員為基幹的。負擔的任務也很明確,除開在華俄邊境駐守的各個裝甲師外,其它幾個裝甲師正好都被調入疆省平叛。在蔣誌清清黨之際,這些師全在蒙疆一線。自然不會去和蔣誌清勾勾搭搭。
隨著興華會與GMD的分裂,幾乎所有的裝甲師都站在了楊寰宇這一邊。這才造成楊寰宇感覺他的部隊頭重腳輕,比例失調。按楊寰宇的設想,裝甲師和步兵師的比例應該在1:2左右,要是這樣,就意味著北方軍區,還要擴編十六個步兵師。這才讓楊寰宇感到難受。軍官不是問題,裝備更不是問題。但兵員是個問題,供應更是大問題。趁著四大警備區的司令都還沒去上任,楊寰宇把四個人都叫了過來,商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擴軍是必須的,再困難也要括。事實上,除開擺在蒙疆邊境一線的各個裝甲師,長城一線我們的兵力十分薄弱,防守都捉襟見肘。”做為張家口警備區司令的徐樹錚,他的整條防線長達一千五百多公裏,從山海關到漢中一線,但他能動用的兵力隻有五個師,兩個裝甲師加三個步兵師。這些部隊裏,防禦張家口一帶的第七師還基本上不能動。他自然是強烈要求擴編部隊。
“後勤壓力大啊,再擴,部隊吃的用的那裏來?”徐庭瑤的烏市警備區是部隊最多的,他麾下有三個裝甲師,五個步兵師。可他的供應難度卻是最大的,因為鐵路還沒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