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俙擔任的是涼州轉運使,同時也負責調配從大宋腹地抵達青海路的軍需,這些軍需中最主要的便是糧食,其他的才是衣物,器械。
楊懷玉也在等待,眼下三十萬大軍駐紮在青海路,每日所耗萬巨,但蔡伯俙這位後勤官一直在拖延時間。
大軍現在所用的是早早便在青海路安頓下來的糧食,但這些糧食隻能夠大軍在撐半個月,半個月後若大軍糧草不至,除了搶百姓的糧食外,他隻能率軍撤離。
此時的蔡伯俙卻在涼州不斷的積攢糧食,卻一車也不往青海路發,前來交接的背嵬軍後勤官已經急的直跳腳,他不光是負責背嵬軍的後勤,甚至還要負責三十萬大軍的總後勤,楊懷疑已經把調度之權交給了他,若是不能把糧食運到青海路,除了把自己的腦袋運過去別無他法!
“蔡轉運使,眼下三十萬大軍隻帶著半個月的糧食和物資駐紮在青海路,若是您還不下令運糧,不出十天大軍必然要在青海路就食!青海路本就不產糧,到時百姓的日子必然難過,你我都拖不得幹係!”
蔡伯俙看著眼前張冒氣急敗壞的模樣眯著眼睛道:“本官當然知曉!就食青海路有何不可?別和我說青海路沒有糧食!每年從關中運往青海路的糧食可不在少數!”
“但那些不是軍糧!”
“笑話!難道三司沒有付給你們“就食”的官鈔?!這在當年北伐契丹之時便已經定下的事情楊懷玉難道不知?大軍就食與邊,若糧草充沛,可三司撥款撲買糧草!”
張冒盯著蔡伯俙道:“明明是你涼州轉運使負責運糧,大軍出征之前楊帥便把那些錢財用作將士撫恤之用,楊帥說了,誰動誰死!”
“現在你們必須要用那些官鈔,眼下還不是運糧的時候!”
“憑什麼!?”
張冒已經動了真怒,大軍在外若是因糧草而耽擱,甚至產生嘩變,後果不堪設想,便是眼下大宋的軍隊紀律過人也難免出現營嘯之類的事情。
自古以來用兵皆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宋軍能夠攜帶幹糧趕路也不過維持數日的功夫而已,能如同大宋一般維持半個月幾乎不可能。
張冒看著蔡伯俙堅決的模樣,把手摸向腰間的橫刀,他已經開始懷疑眼前在大宋鼎鼎大名的蔡伯俙是不是背叛了大宋。
蔡伯俙淡然的望著已經把手搭在橫刀上的張冒道:“你是軍武院中培養出來的新起之秀,這麼年輕便有這般的地位不容易,你要是敢拔刀,四周的神射手必會取你性命!”
張冒看著周圍卻沒有發現蔡伯俙口中神射手的蹤跡,但他隱隱的感覺到四周有人在窺探他,尤其是身後的方向,脖子上的汗毛都忍不住炸了起來。
還為待其說話,蔡伯俙卻開口道:“告訴楊懷玉,那些錢他用不了多少,把錢拿出來買糧吧!”
張冒狐疑的望向蔡伯俙:“轉運使這話是什麼意思?”
蔡伯俙冷聲到:“讓你把消息帶回去,難道你聽不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