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2 / 2)

說完蔡伯俙便把一個木匣塞到了張冒的手中:“把這個錦匣傳給楊懷玉,他打開之後便會知曉,速速回去,莫要在本官這裏耽誤時間,免得他楊懷玉著急了!”

張冒看著手中的錦匣有些驚訝,上麵大大的令字不是出自參謀兵事院,而是出自兵部!

兵部負責調兵遣將,參謀兵事院負責部署,這帶著大大“令”字的錦匣出自兵部,而不是參謀兵事院,這便是蹊蹺的地方。

張冒發現了不妥,但卻看到蔡伯俙嚴厲的眼神,心中雖然不服,但此事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

張冒甩袖而去,但到門口的時候卻突然聽到蔡伯俙的話:“很快就會有糧商前往青海路,到時便有地方買糧食,大軍隻需要在青海路就食,別的事情暫時還不用楊懷玉操心,待時機成熟,自然會讓他出兵的。”

張冒不是第一天進入朝堂,蔡伯俙話裏有話的感覺讓他瞬間胸口一顫,回首看向蔡伯俙的眼神充滿了驚訝和不解。

但蔡伯俙卻並沒有回答他什麼,而是轉身進入內堂,邊上的仆役已經過來送客,張冒完全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一路上他都在思考蔡伯俙說的話,畢竟都是在朝堂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誰也不是傻子,眼下蔡伯俙的回答很清楚,就是要讓楊懷玉把從三司領來的錢先用掉。

那些錢是楊帥作為大軍出征之後撫恤陣亡將士的,輕易根本就不能動,這幾乎是大宋各軍的規矩,出兵之前給足將士以底氣,讓他們知道不會出現“馬革裹屍”的悲慘,才會讓大軍氣勢高漲,悍不畏死,最少戰死之後能夠獲得朝廷的追贈,以及賞賜撫恤的同時,還能得到這份額外的撫恤,多了一重保障。

蔡伯俙言之鑿鑿的讓他告訴楊懷玉可以使用這筆錢,不用擔心,那便是後續會有人把這筆錢給補上,要麼便是另一個讓張冒不敢往下想的事情。

另一種可能便是,此次出兵根本就不需要青海路的三十萬大軍作為主力攻伐!

用三司的支度錢作為撫恤已經是宋軍出兵的習慣,隻有在不作為主力的時候才把這支度錢作為購買糧草之用,因為不作為主力,便沒有多少傷亡,支度錢也不可能用光餘下的便足夠付給陣亡將士所用。

張冒不敢再想下去,他要迅速趕回青海路,蔡伯俙交給楊懷玉的兵部令匣很可能就是用兵時間以及方向。

一路上張冒不敢耽擱,騎馬趕回了青海路,當他抵達大軍駐紮之地時,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身後的空空如也,除了跟隨的親兵外便再也沒有任何東西。

這讓軍中的將士議論紛紛,而楊懷玉卻並沒有立刻發怒,也沒有要求軍法從事,相反而是望著張冒道:“蔡伯俙和你說了什麼?”

楊懷玉和蔡伯俙是舊相識,雖然不能說是心有靈犀,但卻也是極為了解,蔡伯俙不可能背叛大宋,更不可能背叛官家。

如今張冒空手而歸,必有原因。

13464/5751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