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1 / 2)

邏些城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個人穿著大食衣服的人出現在了城門口便被攔下,誰也不明白為何會有一個大食人來到高原之上的邏些。

這裏雖然是吐蕃的國都,但卻並沒有多少外族,甚至連漢人都沒有,當初角廝羅為了穩定人心,並沒有把邏些城中遺留下來的漢人給抓捕起來或是殺掉。

相反而是讓他們繼續在邏些城中安居下來,不光如此還給了他們相當不錯的保障,隻需要多繳納一些稅收就好。

在角廝羅看來,把這些漢人留在身邊能有不錯的好處,最少讓世人覺得他是一個仁慈的讚普,並且戰爭是大宋最先挑起來的。

但大食人的出現就顯得有些怪異了,當然這個不可能是大食人,作為精明的商賈,大食人對方向和道路的了解遠超吐蕃人。

這個大食人便是仁欽桑波派往大宋的密諜,此時的他心中極為慶幸,居然能從那麼多的宋軍圍剿之下突出重圍,但此時的他也充滿了恐懼,近百人的密諜到現在隻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這在吐蕃人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當然他也帶回了重要的消息,宋軍確實在青海路集結,而且不是操演極有可能是一場對吐蕃的進攻!

能得到這樣的消息,已經是天大的不容易,於是這個名叫剛切的年輕人成為的吐蕃的英雄,他帶著邪惡漢家王朝的消息曆盡千難萬險返回吐蕃,成為所有密諜中唯一一個把消息帶回來的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歡欣鼓舞,在吐蕃人看來宋軍再多也不怕,因為高原的天塹不是那麼容易逾越的。

即便是適應了青塘的氣候又如何?越是往高原上走,這道無形的天塹越明顯,宋人能在青塘遊弋卻不能深入吐蕃。

對於高原,吐蕃人有著相當高的自信心,在他們看來,這是漢人不可跨越的屏障,即便是宋軍有人能上得了高原,但大部分人都難以適應,戰力必會大減。

便是了解大宋的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兩人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在他們看來宋軍來的越多越好,這樣便能做大程度上的削弱宋軍的兵力。

三十萬人的大軍從青海路出征,必定會沿途散開,分為三路大軍,每路十萬人的大軍還會繼續分散開,成為更小的作戰力量,這就是漢人的用兵之法。

但三十萬大軍最大的問題不在別處,而是在於糧草供給之上,角廝羅在失去青塘之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宋軍追擊不出百裏便退回去了,其根本原因在角廝羅看來便是糧草補給跟不上。

到了高原,灶火已經做不熟食物,餅子,饅頭,包子,甚至是糙米飯都做不熟,宋軍的糧草必然會出現大問題。

自己用土地換取時間自然是明智的,眼瞧著宋軍的戰線被拉長,角廝羅甚至都能笑出來。

隻要宋軍距離邏些城的腳步越近,那宋軍的補給線便會變得越長,到時候派出騎兵襲擊宋軍的運糧車隊,宋軍在斷了糧草的情況下能撐的了多久?

即便是宋軍派出一部分的戰力保護運糧的車隊,但長路漫漫,大軍所需眾多,豈能是保護得過來的?

角廝羅的戰術相當成功,他的想法也讓趙禎有些難辦,畢竟宋軍的強大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才能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