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2 / 2)

可別小看這些勁弩,他們雖然不如八牛弩來的威力驚人,但卻也比普通的棘輪弩要強得多,射程約在六百步左右,足足是棘輪弩的一倍,而且在馬車車廂固定時,可以用鐵皮把四周圍起,如同一座小小的堡壘。

這一夜之間便安營紮寨完畢的軍隊著實讓來賓城中的軍民大吃一驚,這樣的速度也實在太快了些,遠遠望去這些綠色的營帳連同草地上剛剛出現的春草一般,發出生機勃勃的感覺,可此時的來賓城卻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

韓紹文這個地地道道的遼朝漢官第一次親眼見識到了大宋兵力的強大,韓紹文出自正統漢室,其祖韓延徽乃是遼國的開國功臣,也是契丹最早倡導“胡漢分治”的漢臣。

韓延徽初期在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手下任職,後奉命出使契丹時被耶律阿保機留用,成為他身邊的主要謀士。後輔助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其子孫世代在遼為官,開創幽州韓氏一族,可以說在契丹人的眼中,韓家的地位相當高,已經和一般的漢人區分開。

韓家的子孫也幾乎都在為遼朝出力,韓德樞被遼太宗耶律德光稱為“國之寶”而他的兒子韓紹勳更是遼朝的忠義之臣,渤海人大延琳叛亂,囚禁遼留守、駙馬都尉蕭孝先及南陽公主,殺戶部副使王嘉及軍官蕭頗德等。

打算勸降戶部使韓紹勳,然而韓紹勳被執,終不屈,遭鋸解,憤罵而死。

可見韓家對遼朝是十分忠心的,否則韓紹文也不會位於遼朝的中京道,更不會在這小小的來賓城中堅守。以他家的關係早已能把他調回上京城去了。

但大戰在前,若是能在中京道久戰,少許寸功便能讓他韓紹文平步青雲,如此良機他豈能錯失?於是便在來賓城中積極備戰,即便是不敵宋軍,也可從容而退,可現在卻是沒有機會了。

五萬宋軍早已是把來賓城圍的嚴嚴實實,別說是他韓紹文即便是一隻鳥也別想飛出去,王鐵鞭可是信心十足,一定要拿下來賓城的。

隻不過當他得知韓家人在城中之後,便知道這一戰怕是要難打的多了,韓家人是遼朝出了名的硬骨頭,當初韓紹勳便是一個例子,想要勸降韓紹文,根本就不可能,軍中的文臣司馬一開口就被王圭拒絕了。

王圭向親兵伸了伸手,一邊的親兵就小心的把一個木匣拿了出來,輕輕打開,便是一個包在紅綢中的單筒望眼鏡,再小心翼翼的遞給王圭。

遠處城牆上的一切便能看的清清楚楚,王圭順手遞給一旁的軍中司馬王鶴道:“本家的,瞧瞧那城牆上。”

王鶴笑了笑,早已習慣了王圭這樣的稱呼,什麼本家的,自己家和他王圭家八竿子打不著,堂堂的東周靈王太子的世孫自己如何能高攀的起,這王鐵鞭如此叫他也不過是想少一些管束而已。

看著城牆上的兵甲齊聚,滾石檑木俱全,燒鉛水的大鍋地下冒著濃濃的黑煙,王鶴苦笑道:“倒是我迂腐了,這韓家人是要死守來賓城啊!”

13464/4426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