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府中的守城之軍也出來了,顯然沒藏訛龐是希望內外夾擊大宋,但這正也是在狄青的意料之中,軍旗揮舞,已經著甲的騎兵翻身上馬,或是在隊友的幫助下上馬,畢竟重甲騎兵身上的鎧甲便有幾十斤重。
大宋的騎兵分為數種,人馬具甲的板甲騎兵,隻著胸甲與頭盔的胸甲騎兵,以及隻穿著簡單鐵甲的弓弩騎兵,當然即便是統一兵種的騎兵也是多種多樣,板甲騎兵有的手持長長的騎槍,有的直接用上了馬槊,或是最擅長劈砍的馬刀。
而這裏麵最特別的便是弩箭騎兵,大宋把威力驚人但卻不適合在馬背上使用的弩箭也搬到了戰馬上,弩箭騎兵的作用便是如此,他們身著薄一點的鐵甲,最利於靈活轉動,弩箭也是經過改造的棘輪弩,一隻手便可完成上弦搭箭整個動作。
馬背上的遠程打擊力量最是靈活機動,遊走的弩箭騎兵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射殺敵人並讓敵人狼狽躲避,起到破壞陣型的作用。
大宋騎兵以八千手持騎槍的板甲重騎鋼鋒為前導,緊隨其後的是手持馬槊的背嵬軍,和手持長槍踏白軍,這兩支軍隊戰法不同,但卻配合默契,背嵬軍號稱馬上的步卒,不是他們的騎術不佳,而是他們令行禁止,整齊劃一。
相對於背嵬軍來說的踏白軍則是騎術高超,馬上功夫亦然了得,兩軍配合算是天衣無縫,背嵬於前破陣,踏白於後遊走,即便是戰爭也相當有藝術感。
在八千鋼鋒的帶領下,大宋中軍開動,向西夏人的騎兵撲去,隨著大宋騎兵的加速,戰場上響起特殊的聲響,一種獨特的韻動傳遍整個戰場,即便是遠在側翼的步卒都能感受到地麵的震動。
兩軍撞在一起,這一瞬間仿佛戰場都陷入了寧靜,接著便是無數騎槍折斷的聲音,這也意味著有無數西夏人當場擊殺……一時間西夏人的騎兵軍陣陷入了慌亂,緊接著便是大宋騎兵殺戮時刻的開始。
馬槊閃爍著寒芒洞穿西夏騎兵,很輕鬆的便把西夏人從馬上挑了下去,一旦落馬在密集的軍陣之中自有被踩踏致死的結果,衝入軍陣之後的大宋騎兵速度不減,不斷的向前衝殺,而緊隨其後的胸甲騎兵則很快的揮舞著手中鋒利的馬刀,西夏人的皮甲根本不堪一擊,而重甲自有手持馬槊的背嵬軍來對付。
相對清閑的則是若即若離的弩箭騎兵,他們手持棘輪弩快速的瞄準敵人並挨個射殺,若是敵人靠近,他們拍馬便走在拉開與敵人之間的距離時,回首射擊,西夏人往往是在聽到弩弦的聲響後便已經躲閃不及的中箭。
大宋的中軍騎兵很快擊潰興慶府的西夏騎兵,待敵人走後,他們也不追擊,而是盡量的遠離興慶府的城牆,此時自有士卒前來收拾戰場……
13464/401161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