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隻顧介紹,忘了一件事,突然想起,趕快把剛學會說話的兒子拉到老萬麵前,教他喊爺爺奶奶。老萬進城時,小孫子還不會說話,今個兒會叫爺爺奶奶了,高興得不得了,抱起小孫子親了又親,每人給一個大紅包。這時,老萬打趣的話又來了,說:“小寶你說,我們老萬家是香與了上蒼,還是得罪了上蒼,怎麼這小一輩兒的都是男丁呢?想要個閨女都沒有。”“男丁好哇,男的好招商引資呀。”小寶興趣也來了,他特地用筆在一片紙上把引資的“資”寫成“姿”,繼續說,“財叔不是把關嬸兒給引來了嗎?”他又指著媳婦對老萬說:“你這侄媳婦就是我招商引姿引來的。”媳婦瞪了他一眼說“可是個好徒弟,沒得正經的。”又是一片笑聲。“嘿,小寶行了,還真是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現已是陳景潤墨汁蘸饃吃---肚裏有墨水了,還會老鼠掉到書箱裏---咬文嚼字了。可以滿師了”老萬誇獎著說。小寶又說;“這都是你這個師傅帶的好,再就是學習班辦得好。一開始辦基地就著手開辦培訓班,說是要培養各類人才,年輕人都要輪訓,不但學技術,還要學文化,還有學英語的,說是將來外國遊客來了好對話做翻譯。還能看外國書。”
今天陪同的是副鄉長和這個村的村長,也叫村主任。副鄉長告訴他們,鄉長兼任基地黨總支書記,天天忙得很,今天未能來。他接著上麵的話題說:“不僅如此,基地在文化建設方麵也作了相應的工作。每個村都建有圖書室、娛樂室和乒乓台、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場地和小廣場,以滿足村民文體活動的需求。還自發組織了太婆腰鼓隊和文藝演唱隊,一早一晚廣場上開始有人跳舞呢。你走進村子,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賭博的,娛樂室有人玩麻將、打撲克,但都不來錢。又把七十年代以前的輸了往臉上貼紙條、畫烏龜、罰站、唱歌等老一套搞笑的娛樂方式撿起來,還有人發明更搞笑的招兒,時而聽到娛樂室裏的陣陣笑聲。人們說這才叫娛樂,比來錢過癮多了。小寶住了培訓班,不但學了技術,還長了知識,他還是演唱隊的一名成員呢。”“那小寶能不能來一曲,給我們長長眼?”這可激起了在文化局工作的楊桂香的興趣,搶著說。“那用說,現成的。”村長也發話了,“小寶最擅長快板,來一段吧。”小寶也不扭捏,進裏屋拿出竹板就打起來:
眾親人,莫見笑,聽我來,表一表,
今個不說別的事,隻道咱村的新麵貌。
新麵貌,麵貌新,黨的政策惠農民。
種莊稼有補貼,不交稅不提成。
養豬牛也補助,買農機送上門。
農友們搞生產,咋還沒有積極性?
政府好好領導,跑到咱這兒來瞄一瞄,
重規劃重設計,建設基地這兒最好。
生產機構重調整,經營模式調一調。
水泥路進了村,網絡線進了門。
信號塔高人雲,自來水已建成。
房頂上太陽能,用熱水都現成。
做飯菜不燒柴,沼氣火送進來。
打電話用手機,還智能真新奇。
搞生產機械化,再苦再累也不怕。
各家戶不用愁,統設計統規劃。
同勞動統分配,旱澇保收心開花。
要治病有醫保,大病救助實在好。
人老了有養老,兒孫團聚樂陶陶
新文化建設好,偷嫖賭毒全沒了。
廣場上有舞跳,吹拉彈唱真熱鬧。
圖書屋文化室,保你眼福管個飽。
好好好不說了,再說你們要著急了。
黨的政策普天照,才有今兒的新麵貌。新麵貌。
小寶神情並茂的表演又激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掌聲過罷,小寶說:“財叔要在家才好,那咱們的演唱隊就如虎添翼,更有聲色了。你們不知道,俺財叔多才多藝,吹拉彈奏樣樣會,說唱掰侃處處精。他玩起侃子能成串,唱起歌來感天神,說書說到驚人處,叫你吊著膽子提著心。他講到孫二娘如何把武鬆灌醉,武鬆怎樣裝得酩酊大醉,被推上案子,那孫二娘那種得意勁,那種母夜叉形象就跑到俺財叔的臉上,隻見得他(她)咧著嘴,露出獠牙,手中高高舉起的砍刀(手掌)口裏‘哢嚓’一聲砍下去。頓時,在場的人幾乎同時從凳子上騰起來,‘哎呀,我的媽呀’,猛醒過來,才舒了口氣,聽的人都是王母娘娘請客---聚精會神,把心都提到嗓眼上。當講到賈寶玉和襲人初試雲雨時,他就花店裏賣假花---加枝添葉,形神詭秘,如同他與關嬸第一次那樣的感受,叫聽的人無可是從,小夥們身上癢癢,幾乎按捺不住,那姑娘們隻得雙手半遮麵,從手指縫裏偷窺小夥們的神情。講抗日戰爭故事時,當講到RB鬼子衝進村子如何奸擄燒殺的某些細節時,聽的人會隨著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時而悲傷含淚,時而怒目圓瞪,咬牙切齒,甚至摩拳擦掌,似乎眼前的說書人就是那可惡的RB鬼子,恨不得上前捅他兩刀。”“你講你的,把關嬸兒扯進去幹嘛?”小寶媳婦埋怨著說,“也不看都有誰在場。”“對不起,太激動了,給忘了。”小寶道歉說。“謝謝小寶的傳神介紹,我們已經領教過了。”楊桂香接著說,“小寶呀小寶,你真不愧是你財叔的好門生。”
吃過中飯,又是到墳上祭祖。老媽五年前因病去世,與老爸合葬。萬關財從包裏拿出寫好的一副對聯,糊上漿子,兩手戰戰兢兢地把對聯小心翼翼地貼在墓碑上。
上聯是:前半生為民教子成果輝煌
下聯是:後半輩蒙冤受屈人生慘淡
橫額是:終現天日
老萬囑咐小寶,過些時找人來把對聯刻在墓碑上。燒完紙錢回家,當日無事。
第二天,本來是計劃返程的,但聽小寶說老寨山在建設,他們倒想去看看。他們老早就起來匆匆過個早就要出發了,可難題來了,兩個小孩兒怎麼辦?商量的結果是小孩兒留在家由小寶爸媽照看,但小傑不依,非要上去不可。爺爺說:“那寨可在天上,你爬得動嗎?”“我就是要上天,我不叫你們背。”就這樣小寶帶著大家去攀山。出發前,小寶交代要多帶衣服,有句順口溜說是:
上山一身汗,
到頂隻打顫,
看著舍不得走,
下山腿彎兒酸,
回到家裏來,
渾身若偏癱,
問還去不去?
不去非好漢。
問小傑怕不怕,回答是“不怕”。不說沿途攀爬的辛苦,艱難,反正上得山頂,脫下的衣服就背不動,連吃奶的力氣都用完。到得山頂,哇!又是一片天。怪不得人說“看寨去雲間”,還真是雲霧繚繞。比一層樓還高的石牆圍著山轉一圈,露出山尖尖。看著那寨石,不得不叫人驚歎,幾百斤上千斤重的大塊石是怎麼壘上去的?有的地方牆外是萬丈陡石岩。在那種生產力極端低下的時期,能做到這樣實在是不可思議。這也是我國古文化的燦爛。他們先到山頂,再下到寨圈,從圈內的踏步上到寨石頂麵上。好寬敞啊,差不多有兩三米寬,好清爽啊!好好的伸伸懶腰,躺下伸伸腿。小傑好奇,問爺爺:“寨在山頂上,村子在山腳,那村子怎麼叫老寨呢?”爺爺回答說:“這就叫傍山而建,依山得名,方顯神氣,人傑地靈。”這時,老萬又要出點子了,他說:“一路上,你們幾個小字輩兒都沒發言,今兒個該你們抒發一下情感了。占山就說山,你們四個誰能背出******的十六字令?並說說是什麼時期寫的,抒發了詩人的什麼情懷?女兒萬娟搶著說:“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