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五)逐一省親(1 / 3)

由於時間關係,就不一一再看了。第二天,他們開始省親,首先是先後到舅舅和姨媽家。這是他們永遠忘不了的家,這裏住著如同父母一樣的親人。舅舅、舅媽、姨夫、姨媽都老了,但他們的容顏卻不算老。鄧趙二人一一拜過,分別奉上禮物和一匝匝百元票麵的現金,說是回報和孝敬老人家的。老人們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邊擦眼淚邊說“不容易,太不容易了,你們吃了多少苦啊!掙倆錢不容易,給這多我們受之有愧呀!你們的爸媽要在多好啊!”“常言道‘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你們的恩情比海深呢。”老萬見縫插針地說,“看你們多好,年齡這麼大了,臉上手上還光溜溜兒、紅撲撲兒的呢,我們剛進城時哪有你們現在這個樣呀!”他舅媽說:“不都是享國家的福,現在政策好,日子好過了,真是種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做飯不用柴,鍋裏啥都有,肩上不擔挑,下地不用走,手都無處磨,咋會不光溜?這不,現在又搞基地,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活。到了六十歲,你想幹也不讓你幹,要退休,還拿退休金呢!同時還小壪並大壪,建起了新農村,老百姓都住上了像城裏一樣的房子,再不是叫什麼堂屋、灶屋、房屋了,而是叫廳兒和室了,連茅廁也弄進屋了,叫什麼衛生間,好聽。家裏什麼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電飯鍋、沼氣灶一應盡有,有的家還有電腦呢。手機是人人都有,還什麼智能呢,年輕人上下班都是騎摩托,又快,現在不叫上工下工了。下了班,沒事就玩手機。小學生們放了學就是玩遊戲,路不好好走,飯不好好吃,作業不專心做,蠻煩人,傷腦筋的,好事變成了壞事,聽說老師也沒辦法,隻好規定上學不準帶手機。也有人說小孩兒玩玩也好,能增長知識。”

回到老家,不,應該叫新家,一切都是新的,他們一定要去飽覽飽覽。午飯後,稍稍休息後便出門了。這哪是什麼大壪啦,又是一個小集鎮,小城市。統一模式的三層小洋樓,它跟那個小集鎮不同的是,它具有農戶特點,一家一個小院,還有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家戶私人雞舍和豬圈。在鎮子西頭有一口機挖的堰塘,裏麵裝滿了水。堰塘旁邊是一大片蔬菜地,長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說是按人口分配給各家各戶的自由經營地,類似公社化時的自留地,由各家自由種植。走出集鎮到野外看看,原來的小壪蕩然無存,都變成了齊刷刷的果木林,原來的田地麵目全非,都成了園田化的機耕田。原來他們是把全村的壪子都合並過來,實現農村城鎮化。當晚就在這兩家安排住下,床也都是席夢思。

吃過早飯,他們又出發到了管明義的家。管明義的父親去世的早,母親把他們兄妹三人拉扯大,還供他上了大學。可管明義自上了大學就很少回家,參加工作後,特別是當了局長以後,幾乎就沒回家,總是“離不開”、“走不了”,好像地球離了他就不能轉。他也曾想過把老娘接到城裏住,可一來房子窄,二來來了無人照顧,想等兒子結婚買了房再接過來,可一直都沒買,就這樣老娘一直在老家跟著老大過。好在哥嫂都孝順,要不,老人可要吃苦了。盡管老娘過得還不錯,但管明義此時忽然覺得自己太不孝,沒盡到一點兒做兒子的責任和孝心。他一個健步向前,撲通一聲雙膝跪下,用顫抖的聲音叫了一聲:“娘,兒不孝,對不起你老人家,今兒個兒給你賠罪了。”楊桂香也緊跟著跪下。這一聲喊,把所有人的眼淚都喊出來了。他曾是功名赫赫的邊城衛士,威風凜凜的人民警察,震懾過多少違法犯罪分子,也受過不少莫名的委屈,可從來沒掉過淚,今兒個卻再也控製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這正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沒到傷心處”。很久很久,人們也未能把他勸住。“二爺、二奶,別哭了,再哭,我太奶奶也受不了了。”這一句倒生了效,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這麼一句就把他們勸住了,抵過大人們的千言萬語。這是大哥的孫子。此時管明義如夢初醒,趕快把抱著小孫子的兒媳婦叫到娘跟前,媳婦上前叫聲:“奶奶,這就是你重重兒。”老奶奶接過小重孫,親了又親。這邊楊桂香抱起大哥的孫子也在親,並掏出了大紅包。老奶奶幾經滄桑的臉上開了花,綻開了笑容:“兒啊,回來就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回來就好,比啥都好。”其實,管明義原打算明年退休了再回來,但又怕娘等不到那一天,她是急著要看小重孫。然後,他們一起去老墳塋祭祖。燒完紙錢放完炮,都走了。老爹的墓碑上留下了兒子額頭上的紅紅的血印。

吃過飯,管明義提出要到楊桂香的娘家去,可大哥說下午去有悖民俗,不成敬意。再說,輕易不當回來,回來一趟點個卯就走了,娘心裏是啥味兒?還有壪間鄰居,不說家家走到,起碼親門兒上的幾家要去拜訪一下吧,不然,人家會說“官兒當大了,眼睛向上,六親不認了。”他們隻得留下。在大哥的帶領下,管明義一家人去一一謁見親人。其他人又到外麵溜達去。

管明義的家所在的村雖然和他們都在一個鄉,但相距甚遠,它不在“基地”轄區內。這裏的麵貌沒多大改善,雖然也建了一些小洋樓,但是雜亂無章,模式不一,新舊房屋混雜,基本上還是老樣子。隻不過農民家裏的生活條件是有所改善,而比起基地還是差遠了。年輕人還是在外打工,田地還是老模樣,還有一片片田地荒蕪著。鄧萬金看著這一切,似乎有些惆悵,手指指點點,嘴裏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身邊的人在說;“這裏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不比那邊差,如果------”“如果什麼?”沒等他說完老萬又插上了,“又想在這做場夢?”哈哈哈哈,眾人笑之。當晚住下。

楊桂香的娘家離這兒還遠,不在一個鄉。第二天他們老早起來過個早就出發了。到了桂香娘家,一陣問候寒暄送上禮物後,又到祖墳上一陣祭掃。然後,便啟程趕往萬關財的老家---老寨村。

通往老寨的路再不是隻能拖拉機走的砂石路,而是仿若進城的光明大道,隻是兩邊的綠化尚在施工。三輛車開到了老寨村大門前。一下車,老萬夫婦傻了眼:我們走時,路正在修,房子正在建,怎麼這麼快?一眨眼又豎起了一座城,雖然還正在建設中,但雛形已經形成。這真是諸葛亮擺八卦陣---內有奇門啦。大門口小寶和不少親戚鄰居們,還有村支書幾個村幹部早在那裏等候。一一握手之後,小寶領著到了他的家---嶄新的三層小洋樓。進屋一看,這哪是小寶的家呀?這跟城裏的房屋一模樣,隻是裝修沒有那樣豪華,儲藏間裏多了些收獲分配的農產品和常用的生產工具,小院裏停的不是轎車,而是摩托車和小型農機。老萬問他家的房子在哪,小寶說:“在南頭,還正在建。老房子都拆了,那片地整改了,計劃建棗園。你的房子沒拆,因為你們不在家,別人不好進去搬東西,就留下來。後來,上麵有人來看了,說這房子還是土牆瓦蓋,還有茅草偏房,像是解放前窮人住的房子,很有保存價值。不如留下來,在外麵再做些文章,讓‘古木’參天,隆蔭掩映,百花齊放,酷似隆中,亦為旅遊開發多一道景觀。將來說不定還是文物呢。所以那片地暫時還空著。”小寶告訴他們,這兩年變化可大,不光修通了道路、建了新農村、架起了高高的信號塔,還在建設老寨山,架設登山索道,開發旅遊景區。同時,對原來的田地統一整改,對山坡全麵規劃,全麵治理。三個村分期進行,我們村是最後一期動工,所以現在正在建設中。老萬聽著心裏好一陣酸楚,可又有一絲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