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除了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沒有別的選擇!”(3 / 3)

總統指示,提請你注意他1950年12月6日發出的命令。根據1951年3月20日發給你的通知,你如欲發表任何聲明,必須按12月6日命令中的規定行事。總統還指示,如果共產黨軍事領導人要求在戰場上停火,你應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參謀長聯席會議,以便得到指示。

麥克阿瑟沒有想到,他的聲明竟會引來那麼大的指責,對此,他辯解說:“我所說的乃是完全支持任何可能做到的爭取和平的努力。不論作怎樣的解釋,它也不過是代表一個戰地司令官的局部性意見而已。他小心翼翼地限製自己的職權,聲稱問題的基本方麵仍是政治性的,必須在外交領域尋求答案。在仁川登陸勝利和攻陷平壤之後,我曾兩次呼籲敵方司令官投降和停止繼續流血。每一次,任何方麵都未提出過哪怕是最輕微的抗議——事實上,恰恰相反。……有人指責我過於強調赤色中國的弱點,但我的陳述不僅符合事實,而且打算讓敵方認識到為什麼他們應該停止戰爭的基本原因。事實上,不出四個月,俄國主動提出的安排一次停戰談判的建議不就馬上被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嗎?”

要不是馬丁議員引發了麥克阿瑟所設置的另一枚炸彈,這次風波或許會像往次一樣漸漸平息下去,使麥克阿瑟再逃被解職的命運。但事有湊巧,好像命裏注定非要使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4月5日,馬丁為攻擊政府的現行政策,在未經麥克阿瑟許可的情況下,在眾議院關於延長服役期的辯論會上,公布了麥克阿瑟3月20日寫給他的複信,聲稱他“有責任告訴美國人民我從這位偉大而可靠的人士那裏得到的情況”。那封鼓吹擴大戰爭並取得全勝的信一經公布,再次衝擊了美國的現行政策,震動了全世界。李奇微寫道,麥克阿瑟這一係列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是“拆了總統的台,激怒了盟友,並且把中國人置於這樣一種境地,即如果他們接受談判條件,便會丟盡麵子”。

杜魯門對這封實際上是衝著他來的信惱火到了極點。他後來寫道:“如果把馬丁議員對台灣問題的意見稱讚為合乎邏輯和傳統的話,那麼反過來說,我的政策就是沒有邏輯的、不符合傳統的了。……我不明白,將軍是根據什麼情報來源知道共產黨選擇了亞洲作為征服世界的場所和選擇他的軍隊作為對手的。……麥克阿瑟貶低我們在外交上的努力,宣稱勝利不是別的東西可以替代的,從正麵進行挑戰。然而,正如戰爭有正義的和非正義的一樣,勝利也有正確的和不正確的。正如布萊德雷將軍所說的那樣,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亞洲本土,就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所設想的勝利,是指轟炸中國的城市,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勝利,但這絕不能被認為是正確的勝利。……拿破侖在回顧遠征莫斯科時就曾說過:‘我們每次作戰都擊敗了他們,但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到了該劃清界限的時候了。麥克阿瑟的信件表明,將軍不僅不同意政府的政策,而且對政府的政策進行挑戰,公然對他的總司令舉起了叛旗。”

麥克阿瑟則認為,他的這次信件隻是一封非常平常的信件。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他有義務坦率地,回答每一個國會議員關於朝鮮問題的詢問。再則,信件不過是一次客氣的回信,用一般性的言詞來表達渴望勝利的愛國之心而已。他否認有擴大戰爭的意圖,認為那“簡直是本末倒置——我恰恰是要想結束戰爭,而不是要擴大戰爭。我並沒有發動這次戰爭,倒是有好幾次說過:誰要是讚成派遣美國地麵部隊到中國國土上去作戰,誰就得檢查檢查自己的頭腦”。看來,他所謂的擴大戰爭,指的是把美國地麵部隊派到中國去作戰,而轟炸中國、讓國民黨反攻大陸等,不算擴大戰爭。但在美國政府看來,轟炸中國等舉動必然引起與之有同盟關係的蘇聯的介入,從而演變成全球範圍的對抗,這不是擴大戰爭是什麼?

4月6日,杜魯門召馬歇爾、艾奇遜、哈裏曼和布萊德雷去白宮。他們用了約一個小時討論麥克阿瑟的問題。艾奇遜和布萊德雷都表示應免去麥克阿瑟的職務,但又強調應謹慎行事。艾奇遜對杜魯門說:“最重要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全體成員要取得一致意見……如果總統免去他的職務,你的政府就要經曆一場惡戰。”

布萊德雷建議暫緩行事,以便他有時間同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進行磋商,特別是要聽取當時不在華盛頓的陸軍參謀長柯林斯的意見。馬歇爾則認為不可倉促行事,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取得一致意見前不應做出任何決定,並提出是否可把麥克阿瑟召回來交換一下意見。與會者幾乎異口同聲地反對這個建議。可以想像,把全身披掛、趾高氣揚的麥克阿瑟召回國,讓他去國會發表他的好戰演說,煽動起一片狂熱情緒,那無疑是一場災難。

杜魯門在整個討論中始終不動聲色,他隻是巧妙地提出問題而不輕易泄露天機。最後,他讓馬歇爾去查閱一下過去兩年中五角大樓同東京之間的往來文電,以尋找麥克阿瑟的過失記錄。

第二天上午,上述人員再次會聚白宮。馬歇爾報告說,他查閱了所有來往的文電,得出的結論是:“麥克阿瑟兩年前就該被撤職了。”

但為慎重起見,杜魯門仍未做最後決定。他對布萊德雷說:“9日(星期一)想再聽聽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最後意見。”

8日下午,布萊德雷主持參謀長聯席會議開會,全體一致同意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

9日上午,杜魯門在他的橢圓形辦公室聽取了馬歇爾和布萊德雷的彙報後,第一次明確表態:“在麥克阿瑟於3月24日發表聲明時,我就已決定免去他的職務。”

他們還決定由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的職務,由當時正在朝鮮視察的陸軍部長富蘭克·佩斯於華盛頓時間11日晚8時(東京時間12日上午)向麥克阿瑟傳達上述決定。馬歇爾和布萊德雷馬上著手辦理此事,與佩斯進行聯係。但由於釜山通訊係統出了故障,佩斯沒有及時收到華盛頓的指示。

10日晚,有跡象表明上述決定似乎已經泄露出去了,《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打電話給白宮和五角大樓,要求證實這一消息。這一情況立即在白宮引起一片驚慌。4月10日深夜,布萊德雷匆忙去見杜魯門。

“糟糕,麥克阿瑟將被撤職的事情泄露給了新聞界,據可靠判斷,芝加哥的一家報紙明天上午就要刊登這一消息!”布萊德雷告訴杜魯門,並指出,“如果在正式撤職命令下達前,消息被泄露,麥克阿瑟有可能會當即提出辭職,以此給我們還擊,那將十分被動!”

杜魯門勃然大怒:“我不會讓那個狗娘養的向我辭職,我要免他的職!”

“立即準備舉行記者招待會,發布正式消息!”杜魯門斷然決定,“我們不能向麥克阿瑟講客套了,通知佩斯留在朝鮮,用不著去東京見麥克阿瑟……時間不允許啦,我們隻好用像解除其他軍官職務的同樣方式給自高自大的麥克阿瑟下命令了。”

4月11日淩晨1時,根據杜魯門的指示,在白宮舉行特別記者招待會。那些睡眼惺忪的白宮記者們從睡夢中被召集到白宮,一個個惺惺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出了什麼事情?”記者們互相打探著消息。

幾分鍾後,杜魯門的新聞秘書肖特匆匆趕來,向記者們散發了他剛剛發瘋似的搶印出的總統聲明和其他背景文件,並當眾宣讀杜魯門的聲明,使在場的記者萬分震驚。

杜魯門在聲明中說:

“我深感遺憾地宣布,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已不能在他所擔任的職務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根據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職責和聯合國賦予我的責任,我決定變更遠東的指揮。……對有關國家政策進行全麵而激烈的辯論是我們自由民主的憲政製度至關重要的因素。然而,軍事指揮官必須按照我們的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方式服從頒布給他們的政策和命令,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在危急時刻,這一因素尤其不能忽視。”

在簡短而語氣嚴厲的解職令中,杜魯門宣布撤銷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即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和遠東美國陸軍總司令,其指揮權移交李奇微中將,並立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