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裂痕已經出現(3 / 3)

對第一個問題,麥克阿瑟的回答是,他將把地麵部隊撤到日本;對第二個問題他的回答是,現在還談不上這種危險;對在李奇微看來是最重要的第三個問題,麥克阿瑟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複:“第8集團軍是你的,馬特。你認為怎麼幹好就怎麼幹吧。”

無論是沃克還是阿爾蒙德,都未從麥克阿瑟那裏得到過如此殊榮和信任。李奇微後來寫道:“麥克阿瑟將軍賦予我充分的指揮權和一個軍事指揮官可望得到的全部權力。我想,這樣重大的責任(也是很寶貴的機會)大概是每個具有獻身精神的軍人所夢寐以求的東西。我知道,這種責任給我帶來了很高的榮譽。”

當天下午,李奇微即躊躇滿誌地趕到朝鮮前線就職,但他很快就發現他麵對的是一副爛攤子。在漢城,他對李承晚保證說:“總統先生,很高興能到朝鮮這個地方來,我是要長期留下來的。”

在其後的幾天裏,他坐著敞篷吉普車到處視察部隊,以了解官兵們的鬥誌和信心。令他失望的是:“這裏看不到一支信心十足、決心取勝的軍隊所應表現出來的那種特有的熱情、活力和朝氣。”士兵們個個無精打采,完全喪失了信心和鬥誌,和他在歐洲指揮作戰時部隊的精神麵貌完全兩樣。從他們身上,李奇微感到:這是一支張皇失措的軍隊,對自己、對上級都失去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那裏幹什麼,老是盼望著能早日乘船回家。對於這些,李奇微覺得還可以理解,因為當兵的搞不清楚為什麼要派他們到這個鬼地方來打仗,而且連過冬的服裝、手套、甚至給家裏寫信的信紙都沒有。惟有一件事令他不解,那就是部隊處於一種混亂的散沙狀態,當官的連自己所擔負的責任都不想完成,不偵察敵情,也不勘察地形,部隊之間互不支援,各自為戰。這一切都使李奇微感到他的當務之急根本不是采取什麼進攻行動,而是要千方百計地設法守住現有陣地。

此時,華盛頓的決策者們對在朝美軍的命運、朝鮮戰爭的前途及日本的安全愈發擔心了。有情報說,中朝軍隊正在三八線以北集結,很可能在元旦前後南下。如果第8集團軍頂不住中朝軍隊的南下,很可能有遭到覆滅的危險,那樣的話,不但朝鮮保不住,而且連用以保衛日本的力量也都沒有了。因此,至關重要的是不能讓第8集團軍在朝鮮被殲滅,不得已時必須把它完整地撤出來:日本第一、朝鮮第二。

據此,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2月29日電告麥克阿瑟:

中國軍隊有能力將“聯合國軍”趕出朝鮮,但為阻止他們發揮這種能力而向該地區增兵,又將危及美國在其他方麵包括對日本的安全所承擔的義務。另外,當此全麵戰爭的威脅不斷增長之際,我們也不應將現有的剩餘部隊派往朝鮮同中共作戰,因為那裏不是打大規模戰爭的地方。在首先考慮部隊的安全和日本麵臨的威脅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除依托梯次陣地進行防禦,盡量殺傷敵人外,還要提前確定一個可以井然有序地撤離朝鮮的適當時機,以使第8集團軍能夠擔負起保衛日本這一主要任務。

麥克阿瑟接到這份電報後,感到極為沮喪和悲傷。要他撤軍,那等於是宣告了他那神話般的尊嚴在他所瞧不起的中國人麵前徹底摧毀了。他要挽回麵子,絕不承認失敗。他要徹底擊敗曾愚弄了他的中國軍隊,甚至不惜打到中國去,打到蘇聯去,打世界大戰,打核戰爭。

30日深夜,他擬定了一份冗長的回電,敦促華盛頓采取以下行動:1.對中國沿海進行封鎖;2.以海軍炮擊和空軍轟炸,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工業潛力;3.以台灣國民黨軍隊增援朝鮮;4.以國民黨軍隊對中國大陸的薄弱地區進行牽製性進攻行動。

麥克阿瑟說,隻有采取上述報複措施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出路,才能避免大難臨頭。同時,他認為這些措施不會擴大戰爭,不會使形勢更進一步惡化。他還告訴參謀長聯席會議,他反對撤出朝鮮,因為那將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而且將使中國把軍隊轉用到比朝鮮更重要的其他地區。華盛頓方麵對麥克阿瑟的四點建議還未來得及答複,中朝軍隊即發動了新年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