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是一場全新的戰爭(1 / 3)

中國出兵朝鮮,“聯合國軍”敗退清川江畔,這一消息立即震撼了世界,成為世界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新聞。在美國,中國出兵的消息就像是一顆重磅炸彈在華盛頓炸響,美國政府各部門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中國何以出兵朝鮮,誌願軍的意圖到底何在?他們在朝鮮戰場的出現,兆示著朝鮮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將是否會改變戰爭的進程和方向,甚至可能由此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10月底和11月,美國朝野上下就中國出兵朝鮮的意圖和中國在朝鮮部隊的規模展開了廣泛地分析與預測。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如果說在軍事上要謹慎行事,那麼此刻更該如此。訓練有素、指揮卓越的中共正規軍的猛烈進攻,阻止了非韓國部隊向鴨綠江的推進。可我們既搞不清紅色中國向北朝鮮實際投入了多少部隊,也弄不清他們所要達到的軍事目標到底是什麼。”

軍人們心急如焚,國務院的文官們則文思泉湧,高見迭出,提出了無以數計的報告。杜魯門被各部門提出的報告和建議給包圍了,簡直是無所適從,決心難下,感到十分煩躁,大叫一聲:“讓他媽的報告、建議、備忘錄,還有其他的玩意兒見鬼去吧!我要聽聽在現場的人是如何說的。”

他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即給遠在東京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電報,要他就朝鮮戰局和中國出兵意圖做出判斷。他相信麥克阿瑟的判斷,因為自朝鮮戰爭爆發後,特別是9月的仁川登陸成功,麥克阿瑟對朝鮮戰局的判斷和所采取的行動,總是被驗證和獲得成功,而華盛頓方麵所持的擔心則被證明是多餘的或者說是錯誤的。麥克阿瑟已經變成了一尊法力無邊的戰神,華盛頓樂得借助這尊戰神來實現其占領全朝鮮的目標。

11月3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電示麥克阿瑟:

“鑒於中國人似乎已對朝進行了幹涉,請你立即對朝鮮戰局及其前景做出準確的判斷”。

此時,麥克阿瑟正端坐在東京第一大廈六層的辦公室裏。窗外,陽光明媚。初冬的微風吹拂著樓前護城河的水麵,泛起道道漣漪。從麥克阿瑟特意選定的這間辦公室的窗戶望去,日本皇宮的碧瓦在陽光的照射下揚起一片金色的光澤。麥克阿瑟走到屋角的煙桌前,那裏擺放著50個各式各樣的煙鬥。他隨手拿起一個,裝上煙絲,沒有點火,習慣性地在屋子裏踱起步來。身邊的人員都知道,每當這時,他的大腦總是處於亢奮的狀態,一項重大的決定往往就是在這時做出的。

10月底,當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時,並沒有引起麥克阿瑟的太多擔憂。他曾認為,中國出兵朝鮮的最佳時機是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和美軍在洛東江地區對峙的時候。那時,作戰雙方都已經拚上了全力,假如那時中國出兵助朝鮮人民軍一臂之力,可能會立即打破戰場的平衡,正在固守朝鮮灘頭陣地的美第8集團軍也許將無法招架中朝軍隊的聯合進攻,被迫從朝鮮撤軍。但是,中國軍隊並沒有出現,而是在他穩住陣腳後。他覺得,在釜山防禦戰最緊張的時刻,中國人沒有出兵,在美韓軍隊已兵逼鴨綠江,即將結束戰爭的時刻,中國人更不會出兵。誰願意獨木撐天,冒天大的風險,為挽救一支瀕臨滅亡的軍隊,拯救一條即將沉沒的航船,而與裝備精良、士氣正盛的美國軍隊對抗呢?這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

因此,他認為,中國在朝鮮的部隊,隻是由誌願人員組成的小部隊,人數不多,目的有限,不過是想在北朝鮮人即將失敗的時候,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自己在朝鮮的軍事存在,以便撈取一點資本,為爾後的討價還價打下基礎。正是基於這種判斷,他根本無法理解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在遭到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反擊後所做出的撤退決定。

難道不可戰勝的美國軍隊竟然會抵擋不住一群沒有飛機、坦克和軍艦的十九世紀步兵的進攻?他腦海中的中國軍隊,是蔣介石軍隊給他留下的,他把那支軍隊稱作“亞洲的烏合之眾”,他覺得共產黨中國的軍隊也比國民黨軍隊強不了多少。他向來篤信一句西方寓言中的格言:“由獅子統率的羊群可以打敗由羊指揮的一群獅子。”因此,他斷定:美軍無法繼續進攻,飲恨鴨綠江,不是由於中國軍隊的強大,而是因為沃克膽怯了。他甚至想馬上解除沃克的指揮權。

可接下來的幾天,第8集團軍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猛烈進攻下,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了清川江畔才站住了腳。誌願軍所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令麥克阿瑟感到震驚,他不得不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重新做出評價。顯然,中共軍隊是世界上最好的軍隊之一,不僅訓練有素,而且指揮有方,堪稱勁旅,絕非昔日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所能相比。同時,他也意識到:中國在朝鮮與美韓軍隊對抗的部隊,雖然自稱是“誌願軍”,而實際上就是中共的正規軍。中國人已經出兵朝鮮了。

一個新的對手出現了。麥克阿瑟略感沮喪,因為10月15日,他曾在威克島會談中,向美國總統杜魯門信誓旦旦: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現在,這項承諾可以肯定無法兌現了,這在他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還是第一次,實在有損“戰神”的形象。

但是,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的出現,也同時令麥克阿瑟產生出一種難以言狀的亢奮,一種大戰的豪情。朝鮮戰爭爆發後,麥克阿瑟一隻眼睛投向朝鮮,另一隻眼睛始終在盯著中國。那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遠東乃至亞洲的中心。隻有控製中國,他的亞洲太上皇的名號方名符其實。現在,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終於來了。不是在台灣海峽,而是在朝鮮,並且是正對著美國軍隊來了。麥克阿瑟敬佩中國共產黨人的勇氣,心中也不由地一陣狂喜。美國陸軍參謀長助理李奇微後來評價說:“現在還沒有一個人斷言,他這種降伏共產黨巨龍的勇士般的夢想,是否就是後來促使他不顧後果地向滿洲邊境進攻的原因。但我想,這一點的確曾驅使他幻想取得最後的勝利。”

然而,使麥克阿瑟覺得厭煩的是,華盛頓的一幫乳臭小兒總是妨礙他的手腳。中國出兵之前,他們曾天天在他耳邊叫喚:“中國人會出兵嗎?中國人會有什麼反應?”現在中國人真的出兵了,他們卻驚恐不安,手足無措,吵吵嚷嚷,卻又拿不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反倒要向他來請教對策。麥克阿瑟對他們充滿了失望和厭惡,可又不能與他們鬧僵,畢竟他是美國的五星上將和戰區司令,必須受命於五角大樓和總統的指揮,沒有華盛頓的授權,他無法為所欲為地對中國人大打出手。

麥克阿瑟終於下定了決心。11月4日,他回電參謀長聯席會議,字裏行間透出了一種極端自信的神情,似乎在說:“勿需費心,一切有我!”電報寫到:

“目前還不可能對中共在北朝鮮進行幹涉的真實性做出準確的判斷。來自前線的作戰報告表明,各種可能性都存在:

第一,中共政府決定動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全力以赴進行幹涉,並在它認為適當的時機公開宣布這一行動;

第二,它將隱蔽地實施軍事援助,但出於外交上的考慮,將盡可能地掩蓋事實的真相;

第三,允許並支持數量不等的被稱作誌願軍的人員,源源不絕地越過國境,加強和支援北朝鮮的殘餘部隊,使他們能夠在朝鮮占據一個名義上的立足之地,繼續進行戰鬥。

第四,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相信,除了南朝鮮部隊以外,聯合國的部隊不會用以朝鮮最北端的作戰。而當他們明白依靠這樣一支部隊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學到了一點乖,趕緊從一條即將沉沒的破船上撈點東西,這也是可能的。

第一種可能性代表著一項具有最重大的國際意義的決定。一方麵這種可能性已經日益明顯,而且許多外國的專家都在做出如此推測;另一方麵,也有很多與這種看法相反的富有邏輯色彩的有力的論點,而且也沒有充足的證據能夠使人立即接受這種觀點。

現在看來,另外三種可能性,或者三種可能性的綜合體,似乎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我建議在條件也許還不成熟的時候,不要輕率地做出結論。我相信最後的判斷還有待於更全麵地積累軍事情報。”

麥克阿瑟的電報使五角大樓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像以往一樣,麥克阿瑟的權威又一次決定性地影響了五角大樓的態度。參謀長聯席會議放鬆了。布萊德雷離開華盛頓到康涅狄格州去打了兩天獵,回到華盛頓後也沒有上班,在家裏埋頭撰寫自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杜魯門也放心了。他按照原定計劃到了密蘇裏州的獨立城,參加那裏的國會中期選舉投票。

隻有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心存疑慮,他後來說:“麥克阿瑟將軍的電報裏有一種十分自信的氣味,經驗告訴我們,這往往是他要采取行動的征兆。以前他多次這樣幹過,天曉得他又想幹什麼?況且,中國出兵朝鮮的意圖和規模仍沒有搞清,朝鮮戰局隨時可能出現無法預料的變化。沒有人能像他那樣胸有成竹,保證可以應付一切。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柯林斯的擔心是非常正確的。麥克阿瑟的確是在搞陰謀,而且是一個大陰謀。11月4日給參謀長聯席會議電報中所使用的言辭和提出的判斷,不過是麥克阿瑟三步走計劃的第一步,為的是穩住五角大樓,以便他放手行事。他此刻所關心的並不是中國軍隊是否已全麵地介入了戰爭和中國軍隊出兵的意圖是什麼等預測性問題,而是如何徹底擊敗中國軍隊,迅速結束朝鮮戰爭,進而實施他的消滅亞洲共產主義的宏偉大業的實際性問題。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惟一的方法是:進攻!

他計劃:首先以空中封鎖截斷中朝之間的所有陸上聯係,製止中國增援部隊進入朝鮮;同時以地麵部隊的試探性進攻查明中國人民誌願軍主力的位置,然後從朝鮮東西兩線發起鉗形總攻,一舉消滅中國人民誌願軍部隊,在1950年內結束朝鮮戰爭。

他明白,對於華盛頓的官員來說,這個計劃無異於天方夜譚,肯定會瞻前顧後,猶豫彷徨。所以他根本就不想自找麻煩,請示報告,而是準備立即開始行動。如果華盛頓方麵同意他的計劃,則皆大歡喜;如果華盛頓不同意他的計劃,則盡力說服他們;再不同意,則邊斬邊奏,先斬後奏,或隻斬不奏,以既成事實,迫使華盛頓低頭認輸。

麥克阿瑟開始行動了。

第一步是製造聲勢。11月5日,麥克阿瑟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特別報告,描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的作戰行動,並說在鴨綠江北岸中國部隊集結了大批防空火炮,對在朝鮮邊境地區實施空中偵察的美軍飛機進行射擊。同時從中國境內機場起飛的米格戰鬥機正對在朝鮮境內執行任務的美軍飛機實施攻擊。

第二天,11月6日,麥克阿瑟又發表了顛倒黑白,為其下一步的進攻行動提供依據的特別公報,聲稱:“現在的戰場形勢如上所述。在我們初期的作戰對象北朝鮮軍隊已被摧毀或者已經無力實施軍事行動之時,我們又遇到了一支新的、士氣高昂的部隊,這支部隊可以從近在咫尺卻超出了我們目前軍事行動許可範圍的地區,得到源源不斷的預備隊和充足的補給品的支援。目前,那些預備隊是否進入或以多大的規模進入朝鮮尚有待於繼續觀察。然而這是一起極其嚴重的國際事件。”

第二步是封鎖中朝邊境。麥克阿瑟指示美國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遠東空軍的所有飛機馬上出動,對朝鮮北部邊境地區實施為期兩個星期的轟炸行動。首先炸毀中朝邊界鴨綠江上的國際橋梁,然後向南擴展轟炸範圍,一直到目前的戰線為止,除了水豐電站、羅津以及水電站以外,摧毀所有的通訊設施和交通工具、軍事設施、工廠、城市、村莊。”當斯特拉特邁耶請示是否允許進入中國東北上空作戰時,麥克阿瑟回答:“絕對不許侵越邊境。邊境是不能夠同時也絕對不許侵越的。”

接著,麥克阿瑟似乎是在提醒斯特拉特邁耶怎樣做,說在執行任務時,“所有參戰的飛行員在必要時可一直飛到油幹力竭為止。”這實際上是默許了美國飛機進入中國領空作戰。

斯特拉特邁耶感到震驚,過了很久,方小心地問:“將軍,我想問一下,如果五角大樓不同意這次轟炸行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