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禍臨頭(2 / 2)

這意味著將違背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在邊境地區隻使用韓國軍隊的訓令,並改變原定的東西兩線對進、建立一條緩衝地帶的計劃。參謀長聯席會議在得知這項命令後,當即重申了既定方針,並詢問他發布這項命令的理由。

次日,麥克阿瑟複電回答說:他的命令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僅僅用南朝鮮軍隊顯然是不能到達國境線的。這一行動,是聯合國軍為完成所受領的殲滅北朝鮮軍隊的任務所必須采取的軍事行動,是符合現行訓令的精神的。關於這件事,已在威克島取得杜魯門總統的同意。”

麵對盛氣淩人的麥克阿瑟,參謀長聯席會議也拿他沒辦法。當時,因仁川登陸的勝利,人們對麥克阿瑟幾乎發展到迷信的地步,就連他的上級也感到對麥克阿瑟的任何決心提出疑問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說:“麥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戰果輝煌,他的威望隨之大增,以致軍事首腦們對他後來製定的計劃和決策本應提出意見,而不敢再提了。”馬修·李奇微則在他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在五角大樓如同在戰場上一樣,人們近乎迷信般地敬畏這個非同凡響的軍界人物。因為,在別人都錯了的時候,他往往是正確的。他雖然從未承認有過判斷錯誤,但這方麵的錯誤確實很少。所以,有些人認為,想要勸阻這樣一個人,不僅徒勞無功,反而會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對他的批評。”

另外,華盛頓方麵也考慮到,現在戰爭已接近尾聲,還未發現有蘇聯和中國已經介入的跡象,也許迅速插到邊境地區,造成占領整個朝鮮的既成事實,就會完全消除中國介入的危險。因此,在收到麥克阿瑟的答複後,華盛頓並未要求他撤銷命令,實際上等於默許了。

於是,總追擊的命令馬上得到貫徹執行,各部隊爭先恐後地渡過清川江,分兵數路向鴨綠江挺進。追兵們心裏盤算著,再有兩三天就要結束戰爭了,那時他們就可以回家了。他們誰也不會想到,他們的美夢很快就要變成惡夢了。就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國人民誌願軍4個軍及3個炮兵師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地區開進。根據敵分兵冒進、兵力分散、置東西兩線之間出現80餘公裏的缺口於不顧等弱點,誌願軍總部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圍殲冒進之敵的方針。

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入朝參戰的首次戰役,一周之內即重創南朝鮮第2軍團,完成了戰役展開。此時,麥克阿瑟及其總司令部雖不斷接到有中國軍隊參戰的報告,卻仍不相信有中國的大部隊入朝,而認為那隻是帶有象征性的少數誌願人員,其目的隻是做做姿態,或隻是為了保衛鴨綠江上的水電站,因此不顧美第8集團軍右翼和第10軍左翼暴露的危險,繼續命令部隊向北推進。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誌願軍利用敵翼側暴露的有利態勢,采取向其側後實施大迂回、結合正麵突擊的戰法,於11月1日至3日發動第一次戰役,在雲山地區重創美第1騎兵師一個團,並沿清川江左岸向敵側後迂回,迫使沃克命令第8集團軍全線撤退到清川江以南。“聯合國軍”遭受沉重打擊,死傷1.5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