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江之夢”(2 / 3)

8月23日下午,麥克阿瑟和柯林斯、謝爾曼在他的總司令部舉行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他的參謀長阿爾蒙德,海軍司令特納·喬埃,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第1陸戰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以及司令部中的其他主要軍官。對麥克阿瑟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會議,關係到他的夢想能否成真。他必須通過這次會議戰勝幾乎所有的對手,像1944年他在珍珠港舌戰群儒那樣,說服與會人員。

會議一開始,海軍方麵首先對在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提出質疑,指出該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認為仁川不適宜登陸作戰。原因是,仁川是朝鮮最劣質的港口,那裏潮差很大,最大差度超過10米。落潮時形成一片泥灘,海岸向外延伸到3.2公裏,此時要進入仁川港必須經由在泥沙之間留下的一條狹窄彎曲的航道。該航道便於布設水雷,一旦有一艘艦船被擊沉,整個航道就會被完全堵塞。因此,登陸隻能利用傍晚滿潮時直接在仁川港碼頭進行,但滿潮隻有兩小時,兩小時後潮落時,多數用於攻擊的艦艇就將擱淺在泥灘中而成為岸上炮火理想的打擊目標,直到第二天早晨潮水再來時,它們才能重新浮起來。而且,在兩個小時內能夠運上岸的物資裝備將是有限的,這之後,登陸部隊便得不到增援,難以頂得住敵人的夜間反擊。另外,登陸部隊還必須攀上五六米高的岸堤向市中心進攻,而那裏的每一座建築物都可以作為敵方的堅固抗擊據點。海軍計劃人員陳述完上述意見後,謝爾曼總結道:“如果把一切可能的地理上的和海軍方麵的不利條件都列出來的話,那麼仁川是樣樣具備的。”

接著,柯林斯闡述了陸軍部的意見。大意是,仁川距離釜山戰場太遠,對那裏的敵方不能產生必要的直接威脅。要想成功地實施這一登陸作戰,勢必要從目前已十分吃緊的第8集團軍防線上抽出第1陸戰旅,其結果將可能使那裏的防禦圈崩潰。另外,即使能夠占領漢城,但能否與240公裏外的第8集團軍取得聯係也是值得懷疑的。最後,他提出一個放棄登陸仁川,而改在仁川以南36度緯線附近的群山港登陸的代替方案,理由是:群山距現在的戰線很近,也沒有像仁川那樣的地形和海象方麵的障礙。謝爾曼表示同意柯林斯的方案。所有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仁川登陸計劃必定要夭折了。

該輪到麥克阿瑟發言了。他稍等了片刻以集中他的思路。他回想起他父親從前對他說過的話:“軍事會議產生膽怯心理和失敗主義。”

這時,室內氣氛異常緊張,阿爾蒙德在座位上不安地移動著身體,不知道麥克阿瑟將何言以對。

終於,麥克阿瑟開口了。他的架勢與其說是在發言,不如說是在演說。會議室中的長時間沉默使他的演說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強烈效果。麥克阿瑟欣賞所有人的悲觀調子,甚至欣賞他們在爭論時焦灼的神色,因為所有這些都成了他演說前的鋪墊。

麥克阿瑟首先談到,北朝鮮軍隊的主力正用於圍困第8集團軍,在仁川必然沒有充分的防禦準備。有關不能實施仁川登陸的論點,在他看來“恰恰有助於保證出奇製勝的效果”,而出奇製勝是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極重要因素。為此,他舉了1759年英國人在加拿大魁北克突襲的例子,正是英國士兵爬上了別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爬上去的高岸,才使法國人的守衛猝不及防。仁川正是出奇製勝的地方。麥克阿瑟承認海軍提出的關於潮汐、水文、地形以及自然方麵諸多不利條件的意見確實是實質性的和中肯的,但他認為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在上次大戰中,他指揮下的海軍就曾在幾乎相同的困難條件下多次發動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至於在群山登陸,它的確可以排除許多仁川方麵的危險性,但它收不到徹底包圍的效果,也不能切斷敵人的補給線和破壞其物資基地,因此起不了決定性作用,而隻能做到與沃克的左翼部隊取得聯係。換句話說,它隻不過是去幫助沃克堅守陣地,但那對戰爭毫無益處,隻能付出高昂的代價,達不到什麼目的。而與其運用這種間接的代價高昂的辦法,還不如直接派部隊到沃克那裏去。但若在仁川登陸,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它將切斷敵人脆弱的拉得很長的補給線,奪取其物資中轉站漢城,從而使對方的補給係統及戰鬥力陷於癱瘓狀況,使孤立無援的敵軍完全瓦解,這才是對釜山最好的支援。

至於第8集團軍能否衝出釜山的防禦圈,麥克阿瑟更認為不是個問題,他認為美國士兵們的頑強鬥誌會很快證明這一點。最後麥克阿瑟說:不登陸就隻剩下一條路,就是在釜山繼續防禦。

“你們願意讓我們的部隊像牛羊一樣在屠宰場似的那個環形防禦圈裏束手待斃嗎?誰願意為這樣的悲劇負責?當然,我絕不願意!”“假如我的估計不準確,而且萬一我陷入無力應付的防守局麵,那我將親自把我們的部隊撤退下來,那時惟一的損失將隻是我個人職業上的名譽而已。但仁川之戰絕不會失敗,並且必將勝利,它將挽救十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