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50年8月初,朝鮮戰爭開始處於膠著狀況。在8月上、中旬,朝鮮人民軍曾一度渡過洛東江,對美、韓軍隊“釜山防禦圈”進行了猛烈攻擊,突破其陣地多處。但在美國空軍掌握著絕對製空權和守軍兵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人民軍的攻勢終於被阻止了。到8月底,“釜山防禦圈”內的美國、南朝鮮軍隊已達17.6萬人,而人民軍為9.8萬,兵力對比幾近2∶1,坦克之比則為6∶1(600輛對100輛)。在這種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人民軍於8月31日再次強渡洛東江發動釜山戰役,不斷衝擊美國、南朝鮮軍隊的防線。但是,美國、南朝鮮軍隊很快組織反擊,雙方進行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一時你來我往,難分勝負。美軍之所以在絕對優勢情況下被動挨打,一蹶不振,這多半與他們的士氣低落有關。一位美軍下士曾對記者說:“為我的祖國而戰,我沒說的。為這個鬼地方打仗,我真他媽的不知道為的是什麼。”
他說出了釜山成千上萬美軍士兵的心裏話。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麥克阿瑟則正在準備實施他久已夢想的仁川登陸作戰。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的想法始於他6月29日的漢江之行。當時人民軍已攻克漢城,進抵漢江北岸。麥克阿瑟站在南岸的一座小山上,聯想起他曾在萊特島實施的奧爾莫克登陸,腦子裏描繪著能夠對付現在絕望情況的惟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國陸軍,而實現轉敗為勝的惟一戰略機動乃是實施仁川登陸。
回到東京後,他即命令參謀長和作戰部長研究製定實施這一設想的方案,並取名為“藍心計劃”,準備由第1騎兵師於7月22日前後實施。但由於朝鮮戰局急轉直下,第24師無法阻止人民軍南下之勢,華盛頓方麵又拒絕給予大量增援,從而迫使麥克阿瑟不得不於7月10日取消“藍心計劃”,而將第1騎兵師也派去阻止人民軍南進。這以後,麥克阿瑟又考慮使用華盛頓答應給他的暫編第1陸戰旅和第2師實施仁川登陸,時間定在9月中旬,代號為“鉻鐵計劃”。上述增援部隊將先在日本的神戶登陸,做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7月23日,麥克阿瑟第一次向華盛頓報告了其登陸作戰的設想:“計劃在9月中旬進行的作戰是在敵軍戰線後方的兩棲登陸戰,由一個包括兩個師兵力的軍所擔任,目的在於同第8集團軍在南麵的反攻相配合,包圍和摧毀敵軍。”
至於具體計劃及登陸地點,他沒有說。他不願向參謀長聯席會議透露計劃詳情,怕他們知道得太多而使該計劃有被否決的危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不久前就曾公開宣稱,兩棲登陸作戰方式已經過時,再也不會出現這類行動的成功例子了。然而,朝鮮戰場的形勢再次迫使麥克阿瑟改變他的計劃。7月下旬,美、韓軍隊仍阻擋不住人民軍的推進,開始向洛東江一線潰退,大有被趕下朝鮮海峽之勢。而仁川登陸的前提是確保釜山這塊反攻基地,即隻有保住釜山,在其正麵牽製住人民軍的主力,才有可能考慮仁川登陸。因此,麥克阿瑟為增強釜山的防禦,不得不緊急命令正在海上航行的準備用於仁川登陸的部隊直接到釜山,增援第8集團軍。
8月上旬,正值哈裏曼奉杜魯門之命,在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等人的陪同下來東京向麥克阿瑟解釋美國的遠東政策。麥克阿瑟利用這個機會,按李奇微的話說,充分發揮了他“那很強的說服力、自信心、雄辯的口才以及提出一個大膽的軍事計劃時那種高超的技巧”。在會談期間,他用了兩個半小時闡述了自己關於朝鮮戰爭的總計劃以及完成這項計劃所必需的條件。他對哈裏曼說:“我不相信像美國這樣一個大國不能給我提供我所要求的這點微不足道的增援。你告訴總統,如果他答應給我這些增援,我就趁9月15日漲潮時在仁川登陸,把登陸部隊當作錘子,把第8集團軍當作鑽子,我要粉碎並消滅北朝鮮的軍隊。”
他的話打動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他們都表示支持他,並保證回國後做說服工作,盡快滿足他的請求。哈裏曼事後說:“我們的政府應當把麥克阿瑟將軍作為一大國寶加以器重,他確實是個國寶。”
直到這時,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才透露出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成員柯林斯和謝爾曼等人從兵力運用、戰略協同、時間選擇、船隻調配以及仁川的地理、地形、水文、海象等等方麵,都對仁川登陸成功的可能性表示懷疑。隨著預定登陸日期的臨近,麥克阿瑟還不提供計劃的詳情,這使他們愈發擔心起來,再也坐不住了。於是,8月20日,布萊德雷派柯林斯和謝爾曼前往東京與麥克阿瑟磋商,討論仁川登陸的可行性。麥克阿瑟自信地說:“他們到達後馬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與其說是來商談,不如說是來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