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事件”(2 / 2)

麥克阿瑟信誓旦旦地對哈裏曼說:“如果中共軍隊敢於進攻台灣,我將火速趕去負責指揮,使他們遭受慘敗,從而使這場戰鬥成為世界上決定性的戰鬥之一。這將是他們的一場大災難,它將震撼亞洲,可能還會擊退共產主義浪潮……我每天晚上都祈禱赤色中國能這樣做,我常常是跪下來在那裏祈禱。”

哈裏曼知道他並未能完全說服麥克阿瑟,因此他回到華盛頓向杜魯門報告說:“我並不認為我們在應以何種方式處理台灣和大元帥(指蔣介石)的問題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見。他接受了總統的立場,並答應照此行事,但並不完全心悅誠服。”

對此,杜魯門很不放心,於8月13日又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發出一項指令:未經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無論如何不得在台灣駐紮任何美軍。

杜魯門滿以為費了這樣大的勁,事情總該了結了。但沒出半個月,麥克阿瑟又給他捅了漏子。8月17日,麥克阿瑟接到“海外作戰老兵協會”的邀請,要他出席即將舉行的第51屆年會並發表講話。他沒有接受邀請,但他向大會發去了一封供宣讀的信,其中談到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及其與美國的關係:

台灣若落在一個敵對國家手中,就好比成了一艘位置理想、可以實施進攻戰略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艇支援艦,與此同時,它還可以挫敗衝繩和菲律賓友軍的防禦或反攻作戰行動……那些鼓吹太平洋綏靖政策和失敗主義的人提出的乏味的論點是,如果我們去保衛台灣,我們就會失去亞洲大陸。沒有比這種一錢不值的說教更荒誕不經的了。說這些話的人不了解東方。他們不理解東方人的心理狀態是尊重和服從富有進取心的、堅定而有力的領導,而最痛恨那些膽小怕事和優柔寡斷的領導人。

杜魯門在大會召開的前兩天通過新聞媒體看到了這封信。他大為吃驚和惱怒,認為麥克阿瑟的講話偏離了政府的既定政策。他懊惱地對身邊的人說:“麥克阿瑟的信件整個意思是批評他最近剛剛向哈裏曼表示要執行的那個政策。我毫不懷疑,全世界讀到這封信都會這樣理解,而這封信的本意也一定是這樣的。”

杜魯門再一次考慮是否應解除麥克阿瑟“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把朝鮮和中國從他的職權範圍內解脫出來,而讓他隻負責對日占領。但經過仔細斟酌後,他決定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一步,因為這樣做很難避免出現事態升級,也傷害麥克阿瑟。

杜魯門為此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解決辦法。當與會者走進他的辦公室時,發現他臉色鐵青,嘴唇發白,連招呼也不打。杜魯門對他們說,要讓全世界知道,麥克阿瑟在信中所闡明的並不是官方的政策。會議最後決定,命令麥克阿瑟正式收回那封信,由國防部長約翰遜通知他。但由於約翰遜在台灣問題上所持的觀點和麥克阿瑟相近,因此辦起來很不情願,拖了差不多一天還未通知麥克阿瑟。最後,杜魯門不得不親自打電話催約翰遜,並口述了命令內容:“美國總統指示你收回給海外作戰老兵大會的信,因為信中關於台灣問題的一些提法與美國的政策和在聯合國的立場是相對立的。”

麥克阿瑟接到這一命令後,十分驚訝,他不認為那封信違反了政府的對台政策。因此,他立即回電抗議道,他的信“是極慎重地擬寫的,找不到任何不支持總統政策的詞句”。他還辯解說:“這些觀點純粹是我個人的,而且在此之前,這個題目已在國內外官方和私下的各界人士中自由討論過。”

但杜魯門毫不讓步,他隻得正式收回了那封信。然而此時,世界各大通訊社早已把信的內容傳送出去了,其影響已經無法挽回。

經過這場轟動一時的差一點讓麥克阿瑟丟了官的“台灣事件”,杜魯門從此不再信任麥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