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麥克阿瑟呆了一個小時。從那裏可以看見已經陷落的漢城和正在進行的爭奪漢江橋的戰鬥。戰鬥顯然已接近尾聲了。麥克阿瑟在那裏親眼看到南朝鮮軍如何潰不成軍。除了指著漢江上那座被炸毀的大橋殘留的橋身說了一句“炸掉它”之外,麥克阿瑟一直沒有說話。他的頭腦裏得出這樣的結論:“漢江沿岸的情景足以使我確信南朝鮮的防衛力量已經耗盡……南朝鮮人即使獲得空軍和海軍的支援,也不可能阻止敵人向南直衝的迅猛攻勢。隻有立即把我們的地麵部隊投入戰鬥,或許可以擋住他們。”
回到水原機場邊那所破爛的校舍,麥克阿瑟和李承晚又談了一個小時,之後,他飛回了東京。麥克阿瑟向李承晚許諾會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同時,據他後來在回憶錄中的說法,當時,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已經在他的腦海裏形成,包括建立美軍的立足點和策劃幾個月之後震驚世界的仁川登陸。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必須出動地麵部隊。麥克阿瑟回到東京,對記者明確表示:“給我兩個美軍師,就能守住朝鮮。”
麥克阿瑟又犯了個惹是生非的錯誤。美軍出動地麵部隊,必須經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討論,並且隻有總統才有權發布命令。為了讓自己和總統較勁兒的遊戲更加明確,他對記者們說:“我會向總統建議出動兩個美軍師,但不知道總統是否會采納我的建議。”
下午4點,麥克阿瑟乘坐專機返回日本。
28日深夜,麥克阿瑟又向華盛頓發出了一個長達2000字的電報,詳細闡述了南朝鮮軍的處境,說這支軍隊“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惟一的希望是“在朝鮮作戰區域投入美國地麵部隊”。他希望“從日本抽調兩個師的兵力,供初期的反攻使用”。
在電報的最後,麥克阿瑟又使用了那種“要麼聽我的,要麼就拉倒”的狂妄口氣:“除非明文規定在這一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域充分使用陸海空戰鬥部隊,否則我們的任務將是無謂地付出大量生命、金錢和榮譽的代價,最糟糕的甚至可能會在劫難逃。”
麥克阿瑟半夜發來的電報把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弄得焦灼不安。他連夜召集五角大樓的高級會議,與麥克阿瑟通過電傳開始了辯論式的探討。
華盛頓先發出的電文如下:
陸軍部一號
你的C56924電報提議授權一事,將由總統做出決定,這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供他考慮。同時,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當晚早些時候發給你的指示,授權你向釜山基地派遣一個團的戰鬥隊。這一點將在上午八時舉行的電傳打字會議上詳細闡述。
麥克阿瑟的回電顯得很不耐煩:“遠東司令部一號,現在你們的授權確立了可以在朝鮮使用地麵作戰部隊的基本原則,但並未對在目前形勢下采取有效的行動給予足夠的自由。我的電報提出的起碼要求仍未得到滿足。時間緊迫,要求刻不容緩地做出一項明確的決定。”
柯林斯認為麥克阿瑟不應該使勁兒地催促總統,因為事情重大,並說道:“我出席了白宮6月29日下午的會議,當時總統做出決定,授權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第84681號文件所確定的權限采取行動。我認為,決定的精神表明,總統希望與他的高級顧問們經過慎重考慮後再授權美國作戰部隊進入戰區。”
柯林斯等了一會兒不見麥克阿瑟的回話,於是接著說:“在你派遣一個團的行動完成時,總統會對是否派遣兩個師的問題做出決定。”然後是句問話:“這樣是否滿足了你的要求?”
電傳過去後,麥克阿瑟再也沒有回答。柯林斯看著沉默的電傳機既尷尬又難以忍受,他知道,這是麥克阿瑟慣用的一種傲慢的沉默。
早上,柯林斯終於向杜魯門總統報告了麥克阿瑟的請求。上午9時30分,杜魯門在白宮召開戰爭委員會會議。經過研究,會議否決了蔣介石參戰的請求,並且決定派兩個美國師進入朝鮮戰區。決定的做出是艱難的。派遣美國地麵部隊參戰,意味著美國在戰爭的門檻上已經把腳邁了出去,而且一步邁到了遙遠的遠東。對於麥克阿瑟的傲慢口氣,杜魯門現在隻能忍下去了。
在回答共和黨反對派的質問時,杜魯門說:“我不想到處揚言是我要麥克阿瑟如何行事的,他現在不是美國將軍了,他是在為聯合國辦事。”
這時的杜魯門和他的高級官員們沒有想到,戰爭這隻腳隻要邁出去,就隻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一直打下去。美國出兵參戰的決定,使成千上萬的美國青年陷入朝鮮戰爭達三年之久。30日,華盛頓向麥克阿瑟發來第3號指令:可以向南朝鮮投入有限的地麵作戰和勤務部隊,任務是確保通信聯絡暢通、守住釜山港及機場;可以用海空軍攻擊北朝鮮,但切勿接近中國和蘇聯邊境。這項指令意味著戰爭將擴大到北朝鮮,並將麵臨中、蘇介入的危險。但麥克阿瑟認為這還不夠,地麵部隊不應隻去保衛朝鮮半島東南部,而應馬上直接投入前線的戰鬥,阻滯人民軍的進攻。因此,他立即打電報給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報告說:“守住目前戰線並能在日後奪回失地的惟一保證,就是向朝鮮戰場投入美國地麵戰鬥部隊。我建議立即派美國一個團的戰鬥隊增援上述至關重要的地區,如有可能,從駐日部隊中抽調兩個師的兵力,以便盡早發動反攻。”
他最後強調,如不使用陸軍同海空軍聯合作戰,就隻能白白送命、耗費金錢、喪失威信,並遭致徹底毀滅。因此,他要求華盛頓必須當機立斷。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是否投入地麵部隊作戰仍持謹慎態度,但杜魯門和國務院態度堅決,立即批準了向朝鮮戰場派進一個團戰鬥隊的建議。顯然,在華盛頓對是否派地麵部隊這個問題上舉棋不定的時候,是麥克阿瑟使天平偏向了杜魯門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