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請立即把地麵步兵投入朝鮮!”(1 / 3)

美國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對朝鮮內戰做出幹涉的決定,是它戰後推行冷戰政策及年初調整遠東戰略的必然結果。杜魯門曾公開聲稱,他之所以決定介入這場衝突,並不單單為了一個小小的韓國,而是要借此遏製共產主義勢力。美國學者拉塞爾·韋格利指出:“在共產黨和非共產黨世界之間的邊界上,幾乎不可能選到另一個這樣好的地方來作為用美國的軍事資源挫敗共產黨的軍事冒險的戰場了。朝鮮是一個半島,該半島在對馬海峽的最窄處離日本才100多英裏。因此,朝鮮處在美國本土之外最為集中的美國部隊(即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的占領軍4個師)易於抵達的範圍之內,而且也在美國海軍易於抵達的範圍之內。”

在東京,麥克阿瑟此時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在接到華盛頓的指令後,立即下令海空軍出動,並在南朝鮮設立了一個由約翰·查奇領導的前線指揮所,負責指揮駐南朝鮮美軍顧問團及對南朝鮮軍進行支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攻占漢城,查奇請求投入美軍地麵部隊。為此,麥克阿瑟於次日親赴前線視察,以判定是否有必要投入地麵部隊。那一天,天上下著雨,飛機不宜起飛。當麥克阿瑟把要去朝鮮的命令告訴他的“巴丹”號座機駕駛員安東尼·斯托裏中校時,中校認為這個老頭兒隻是在開個玩笑。麥克阿瑟把四名記者叫到他的辦公室宣布他的決定,並說可以帶他們前往,隻要他們不怕死。麥克阿瑟故意把這個行動說得恐怖和刺激:“這架飛機沒有武裝,同時沒有戰鬥機護航,也沒有把握說出它能在哪裏降落。如果明天出發前見不到你們,我會認為你們去執行別的任務去了。”記者們被這幾乎像冒險電影一樣的氣氛迷住了,表示他們都想去。其實,這是麥克阿瑟的又一次表演。別說這是飛往戰場,就是麥克阿瑟乘機出去遊玩,遠東空軍也不可能讓自己最高司令官的專機單獨飛行。

“巴丹”號在日本羽田機場即將起飛的時候,天氣變得更加惡劣。斯托裏中校得到的天氣預報是風暴、有雨和低雲。當他向麥克阿瑟主張推遲一天起程時,麥克阿瑟正在刮臉,斯托裏中校得到的是一句陰沉的回答:“立即起飛!”在4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巴丹”號載著麥克阿瑟,他的5名參謀,還有4名記者向朝鮮半島飛去。

在飛機到達巡航高度時,麥克阿瑟點燃了他那隻久已不用的玉米芯煙鬥,以使自己平靜下來。一位隨行人員說:“將軍,有好幾年沒見你抽這隻煙鬥了。”

他回答說:“在東京我不敢抽這隻煙鬥,他們會以為我是個鄉巴佬。”

美國《生活》雜誌的隨行記者戴維·道格拉斯後來寫道:“麥克阿瑟精神抖擻,兩眼閃閃發光,就像我看見過的高燒病人的麵孔。”

當著記者的麵,麥克阿瑟口述了一份給遠東空軍副司令帕特裏奇的電報,內容是:立即除掉北朝鮮機場。“不做宣傳報道。”麥克阿瑟批準。

這個電報意味著:美軍飛機可以越過三八線進行攻擊。記者們知道,美軍的攻擊範圍嚴格控製在三八線以南,這是華盛頓向來特別強調的,原因是擔心蘇聯介入朝鮮戰事。

公開違背華盛頓的命令,對麥克阿瑟來講是個樂趣。這是朝鮮戰爭爆發以來,麥克阿瑟第一次在重大問題上越過總統權限自作主張。如此的狂妄是導致他日後悲劇命運的諸多因素之一。

上午11點多,麥克阿瑟的專機降落在水原機場,這是位於漢城以南的一個美軍機場。在“巴丹”號還沒有起飛的時候,水原機場就遭到人民軍飛機的攻擊,跑道頂端的一架C-54型飛機著火了。跑道本來就很短,起火的飛機又使跑道縮短了20米。更為嚴重的是,當“巴丹”號向水原機場的跑道下滑的時候,不知從哪裏鑽出來一架人民軍的雅克式飛機,直衝“巴丹”號而來。機艙內所有的人都驚叫起來,隻有麥克阿瑟興奮地說:“看,我們的飛機正在靠著斯托裏靈巧的規避動作!”“巴丹”號安全降落在水原機場。這時,跑道頂端的那架C-54飛機還冒著濃煙。

麥克阿瑟穿著一件哢嘰襯衫和一件皮夾克,軟帽皺著,他胸前掛著架望遠鏡,戴著在這個陰沉的天氣中顯然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墨鏡,走下了他的“巴丹”號。迎接他的是美國高級官員丘奇準將、穆喬大使,南朝鮮方麵是陸軍參謀長蔡秉德,還有李承晚。李承晚看上去失魂落魄。要不是穆喬的堅持,丘奇將軍根本就不會讓一個南朝鮮方麵的人到機場來。麥克阿瑟還是擁抱了李承晚,並在穆喬的帶領下,走進機場邊上的一所破爛的校舍,這是美軍顧問團現在的所在地。

麥克阿瑟問起戰局。李承晚描繪了險惡的局麵。當問到蔡秉德時,這位看上去不怎麼像軍人的胖子參謀長回答說,他要招募200萬青年入伍。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信口胡謅。48小時後,蔡秉德參謀長就被解職了。麥克阿瑟站起來,說:“到前沿去看看。”

丘奇準將馬上反對,因為距離這裏隻有20公裏的前沿戰場狀況誰也說不清楚。麥克阿瑟不容反駁,再說了一遍:“到前沿去看看。”

參謀人員找來一輛幾乎快散架的老式黑色道奇轎車讓麥克阿瑟坐,記者們坐吉普車,這個小小的車隊逆著潰逃士兵的洪流往北,來到漢江邊。麥克阿瑟向漢城方向看去,他看到的是一座燃燒的城市。他從嘴上取下煙鬥,說:“我們上那座山上去看看。”

所有的人步行,跟著這個70歲的美國將軍往山上爬。隨行的惠尼特將軍後來回憶道:“天空中,回蕩著炮彈的尖嘯聲,到處散發著惡臭,呈現著劫後戰場的一片淒涼。所有的道路上擠滿了一群群備受折磨、滿身塵土的難民。這場麵足以使麥克阿瑟相信,南朝鮮的防衛潛力已經耗盡。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共產黨的坦克縱隊從漢城沿著少數幾條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島南端的釜山了。那時,整個朝鮮就是他們的了。”

麥克阿瑟自己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被擊敗的、潰散的軍隊形成一股可怕的逆流。南朝鮮軍隊完全是在狼狽潰逃……潰不成軍……氣喘籲籲的軍隊……被滿身塵土、擠來擠去的逃難人群擁塞得不能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