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第二十堂課 最美不過夕陽紅(1)(2 / 3)

第二節 打造老年飲食完美套餐

當人步入老年期後,生理機能開始衰退,如代謝減慢,腺體分泌減少,咀嚼、消化、吸收等能力降低,肌肉活動能力減弱,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等,從而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與內分泌失調症、骨骼與關節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縮等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種種改變,促使老年人的營養和飲食要求也在發生改變。隻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根據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在飲食方麵應遵循的原則是: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補鈣等。

一、飲食要素

1.熱能

通常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要比青壯年低10%~15%,再加上老年人體力活動減少,所以能量消耗也少,因而熱量供應也要適當降低。所以,老年人要保持身體健康結實,就不要攝入過多的熱能,以免其轉化成脂肪存於體內,過於肥胖者易患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這會影響人的壽命。

2.蛋白質

老年人要保持生命活力,延緩衰老,蛋白質的供給必須充足,尤其應注意食物的用量和消化吸收率,它還可以增強老年人抵禦疾病的能力。老年人應多吃一點動物性食品,如肉、蛋、乳及豆製品,其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並且數量充足、比例合適、易於消化、適於老年人食用。但不要攝取過量,那會增加腎髒的負擔。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大米、麵粉、雜糧中的澱粉和食糖是常見的碳水化合物。老年人的飲食中不宜含過多的蔗糖,因為它會促使血脂含量增高,對老年人健康不利,而且蔗糖除供給熱量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若吃得過多,還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平衡。果糖對老年人最為適宜,因此,老年人應適當攝入含果糖較多的各種水果和蜂蜜。

4.脂肪

對老年人來說,攝入脂肪過多或過少都無益處,多則不易消化,對心血管、肝髒不利;少則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飲食分配。老年人每日脂肪攝入量應限製在總能量的20%~25%。應盡量給予含膽固醇較少而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物,多給予植物油和飽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魚、禽等。盡量減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蛋黃、動物腦、肝髒和魚等食物。

5.水分

老年人應給予適量水分,一般每日飲水控製在2000毫升左右為佳。為了給老年人補充水分,可適當的增加湯羹等食品,這些食品既助消化,又可補充水分。對於有大量飲水習慣的老年人,應適當減少飲水量,以免飲入過多水分,增加心、腎的負擔。

6.微量元素

多補充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奶類、蝦皮、海帶中含鈣豐富;魚、肉、蛋、奶、豆類中磷含量較高;動物肝髒、蛋黃、魚及水產品中鐵含量較多,可根據情況選用;海帶、紫菜中鉀、磺、鐵的含量較多,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有益。經常選用淡菜、海帶、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則可增加必需的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的攝入量,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