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在執著追求的同時,尋找省力的方法(1 / 3)

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努力奮鬥執著追求成功的同時,一定要講究策略,講究方法,沒有方法的蠻幹不可能會有成功。有時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學會用一種多變的思維方式,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去分析、判斷、解決麵臨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就會為你走向成功鋪平道路。

1.方法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努力是灼熱的試金石,而方法則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

我們雖然一次又一次地承認刻苦努力對於成功的重要意義,但是方法與努力比較而言,則方法往往顯得更重要。

有一個非常勤奮的青年,很想在各個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但經過多年的努力,仍然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向智者請教。

智者叫來正在砍柴的3個弟子,囑咐說:“你們帶這個施主到五裏山,打一擔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柴火。”年輕人和3個弟子沿著門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裏山。

等到他們返回時,智者正在原地迎接他們。

年輕人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地扛著2捆柴,蹣跚而來;兩個弟子一前一後,前麵的弟子用扁擔左右各擔4捆柴,後麵的弟子則輕鬆地跟著。正在這時,從江麵駛來一個木筏,載著小弟子和8捆柴火,停在智者的麵前。

年輕人和兩個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語;唯獨劃木筏的小徒弟,與智者坦然相對。智者見狀,問:“怎麼啦,你們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

“大師,讓我們再砍一次吧。”那個年輕人請求說,“我一開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動了,扔了2捆;又走了一會兒,還是壓得喘不過氣,又扔掉2捆;最後,我就把這2捆扛回來了。可是,大師,我已經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個大弟子說:“剛開始,我倆各砍2捆,將4捆柴一前一後掛在扁擔上,跟著這個施主走。我和師弟輪換擔柴,不但不覺得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最後,又把施主丟棄的柴挑了回來。”

劃木筏的小弟子接過話,說:“我個子矮,力氣小,別說2捆,就是1捆,這麼遠的路也挑不回來,所以,我選擇走水路……”

智者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弟子們,微微頷首,然後走到年輕人麵前,說:“其實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以後做事要多想想方法。”

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跟那位青年差不多,隻知道努力、努力,卻不懂得或者舍不得花時間來考慮一下我們做事的方法是否有效。有時候我們覺得很不公平,明明自己也很努力,甚至比其他人都更努力,付出的時間更多,但最後成功的卻不是自己。這樣的情況下,一個自大的人,他可能除了抱怨不公平外沒有更多收獲;但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他會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也許就此,他將開始走上成功的道路。

多年前,美國興起石油開采熱。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小夥子也來到了采油區。開始時,他隻找到了一份簡單枯燥的工作,他覺得很不平衡:我那麼有創造性,怎麼能隻做這樣的工作?於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換工作。

沒有料到的是,主管聽完他的話,隻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麼好好幹,要麼另謀出路。”

那一瞬間,他漲紅了臉,真想立即辭職不幹了,但考慮到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隻好忍氣吞聲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回來以後,他突然有了一個感覺:我不是有創造性嗎?那麼為何不能就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起來呢?

於是,他對自己的那份工作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發現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實際上隻需要38滴就夠了。

經過反複的試驗,他發明了一種隻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機器,並將這一發明推薦給了公司。可別小看這1滴油,它給公司節省了成千上萬的成本!

你知道這位年輕人是誰嗎?他就是洛克菲勒,美國最有名的石油大王。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人人都能成為創造者!處處都是創造的良機!隻要你用心去找方法。

關於洛克菲勒,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剛成立的聯合國因為沒有合適的辦公地點而發愁。這時,洛克菲勒慷慨地將自己在紐約的一大片土地,無償地捐給了聯合國。聯合國的領導喜出望外,接受了這份饋贈,並對洛克菲勒表示了深深的謝意。

難道洛克菲勒得到的僅僅是這些嗎?不。早在給聯合國捐贈之前,他就將所捐土地周圍的一大片土地買了下來。當聯合國的辦公地址一選定,周邊土地的價格立刻飛漲,除去所捐土地的成本,洛克菲勒還狠狠地賺了一大筆!

這就是找方法的價值和妙處!

波爾格德是石油企業家的兒子。1914年9月剛從英國回到美國,便決心從事石油開采業。

1915年10月,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有一個石油礦井招標,參加投標的企業家很多。有不少投標者實力雄厚、財大氣粗,競爭異常激烈。

波爾格德此時才成立的公司資金不足,不是那些大企業的對手。怎麼辦呢?經過苦思冥想,波爾格德找到了一個點子高招——空城妙計。

投標那天,波爾格德租了一身十分華貴的衣服,約了一位他所熟悉的著名銀行家,同他一道前往投標會場。

到了會場,波爾格德顯得氣度不凡,胸有成竹,加上身旁有著名的銀行家陪伴,致使在場的企業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些躍躍欲試,準備在投標中一決勝負的投標者,心裏不免忐忑不安,想到波爾格德是石油富商的兒子,現在又有大銀行家作“參謀”、當“後盾”,感到自己決非波爾格德的對手。

於是,投標會場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企業家們竟三三兩兩地相繼離開了,留下來的也不敢競價。

結果,波爾格德以500美元的低價就輕而易舉地中標了。他這套把戲居然成功了。4個月後,即1916年2月,波爾格德中標的那個油礦打出了優質石油。他馬上以4萬美元的價格將油礦售出,由此獲得了3萬多美元的純利。

波爾格德一處又一處地投資開采石油,不斷成立新的石油公司。到了1917年6月,23歲的波爾格德已成為了擁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其實“方法”也是金錢。傑出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創意,是獲得事業成功的可靠保障。方法好,有時勝過許多無用的努力。

2.勤奮要講究策略,否則就是蠻幹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在勤奮的同時要講究策略,否則就是蠻幹,不利於走向成功。

勤奮作為創造之神,使人頭腦靈活、手腳麻利。頭腦靈活、手腳麻利,才能迅速捕捉信息,收集大量資料,走在別人的前麵;才能敏銳觀察事物,機智思索,萌生眾多妙想,促進創造並熟化創造。勤奮到一定時候、一定程度,就會“一朝分娩”,“瓜熟蒂落”。著名成功者富蘭克林認為,不論在任何領域,理想和幹勁都極重要。他說,“任何領域最出類拔萃者並非都是最有天賦者,但他們往往是最勤奮的,心懷淩雲之誌,用汗水鋪建金光大道。”

勤奮不是蠻幹、瞎忙和突擊,也不是拚體力、耗精力。勤奮和下苦力是兩回事,一味盲目的“死幹”而不講究策略或方法,那無異於蠻幹。勤奮是有目的、有步驟的不斷耕耘、耐心觀察、長期積累、持久探索。科學巨匠牛頓曾經透露自己成功的奧秘:“不是由於別的,都隻是由於我的辛勤持久的思索所致。”達爾文在5年環球考察的日日夜夜,幾乎沒有一天不觀察、不閱讀、不思考。

所以,要使每滴汗水成為珍珠,就得學會巧幹——勤奮而講究策略。以下是勤奮中需要掌握的幾點策略:

追求理想。早早設計自己的理想,並全力以赴地追求,桂冠遲早非你莫屬!

計劃時間。對時間精打細算,勤奮是對時間最好的節約。

一次一步。別指望一步登天,而要將目標視為百步之旅,每次一步,百步即可達標。

改進弱點。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不要隻專注於自己喜愛並擅長的事,還應該聚焦於有待改進的弱點。

舉杯自賀。“馬要快跑,草得喂好”,這是顛撲不破之理。不論自己從事何種職業,別忘了時而慶賀自己的成功。適當的獎勵可增強自己的鬥誌,使自己幹得更漂亮。

回顧往事。回顧往事,總結經驗,在每天工作、研究或訓練之後想一想,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績,哪些需再努把力,明天應著手什麼,等等。

勞逸結合。日程表中務必有充足的休息安排。在辛勞之後“換換擋”,使身心再度生機勃勃,將會幹得更出色。這是為勤奮加油。

尋求後盾。如果一個人單槍匹馬,將難成大事。一個人必須有人支持,為自己鼓勁,在有所成就時為自己喝彩:“幹得好!”將自己的目標告訴親人和朋友,讓他們支持自己。

專心致誌。專心致誌,勤奮不已是通向成功的金光大道。

切記,勤奮不是苦幹,更不是蠻幹,勤奮而講究策略能使人更快地到達人生理想的目的地。

3.隻要肯想辦法,就一定會有辦法

用一種靈動多變的思考方式,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去分析判斷問題,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實在是沒辦法!”這樣的話,你是否熟悉?你的身邊是否經常響起這樣的聲音?當你向別人提出某種要求時,得到這樣的回答,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失望?

當你的上級給你下達某個任務,或者你的同事、顧客向你提出某個要求時,你是否也會這樣回答?

當你這樣回答時,你是否能夠同樣體驗別人對你的失望?

一句“沒辦法”,我們似乎為自己找到了可以不做的理由。但也正是這一句“沒辦法”,澆滅了很多創造之花,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是真的沒辦法嗎?還是我們根本沒有好好動腦筋想辦法?

一個攀岩的女孩,她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自然的極限。這一天,她獨自攀上了一座高達三十多米的懸崖。她解下係在腰間的那根繩子,準備收拾起來,以備下去時再用,一不小心,繩子順著山崖滑了下去。她趕緊去抓,但是已經太遲了,轉眼之間,繩子已經掉到地麵上了,她急得滿頭大汗。

難道今天隻能困在這裏嗎?女孩無奈地想著。正在這時,她看到遠處有一個牧童,就趕緊大聲呼救。牧童跑了過來,他向上看了看,然後迷茫地搖了搖頭。懸崖太高,根本無法營救。女孩也急得手足無措,隻得在失望中苦苦思索,突然她靈機一動,她對牧童喊道:“別著急,我有辦法!”

她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割下一縷頭發,一根根地係在一起,結成了幾十米長的“細繩”,從懸崖上垂了下去。牧童則把地上的那根繩子劈成一縷一縷的細繩,係在頭發上,輕輕一用力,女孩就把這根細繩拉上了山崖。之後,牧童又把較粗的繩子係在細繩下麵那一端。就這樣,女孩終於把那根粗繩拉了上來。她把這根粗繩在山崖上固定好,順著繩子,從懸崖上滑了下來,脫離了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