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執著不等於僵化,大腦不妨活躍一些(3 / 3)

“拍立得相機”的發明人蘭德就是一位突破常規思維的代表人物。他平常很喜歡為女兒拍照,可是每一次拍完照,女兒都希望能立刻看到照片。對於女兒的要求,他無法滿足,於是他就告訴女兒:“照片一定要全部拍完後,卷回底片,然後從照相機裏取出,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藥品顯影。並且,等到完成副片以後,還要照射強光使它映在別的像紙上麵,同時還要再經過藥品處理,一張照片才算完成。”他向女兒解釋的同時,腦子裏卻在不停地思索:“難道就沒有一個好辦法能立刻看到照片嗎?難道就沒有‘同時顯影’的照相機嗎?”於是他就向對攝影稍有經驗的人請教,他們聽了他的想法後都認為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異口同聲地說不可能製造出這樣的照相機,並闡述了許多不可能的理由。但蘭德卻沒有因此而退縮,女兒的要求成了他發明“拍立得相機”的契機。他經過不斷的研究、試驗,終於不畏艱難地完成了發明,蘭德企業也由此誕生了。

如果蘭德依照他人的想法,決不會發明出同時顯影的照相機,正是因為他打破了他人的常規思維,開辟出了自己的新路子,才走上了創新之路。

有一家牙膏廠,它在頭10年裏效益很好,可是到了第11年,業績開始下滑,往後是一年不如一年。公司總裁看在眼裏急在心頭,於是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為了鼓勵大家出謀劃策,總裁向大家承諾,誰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提高企業效益,就重獎10萬元。有位年輕經理聽後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立刻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他。原來,這位年輕的經理在紙條上寫的是把牙膏的口徑擴大1毫米。雖然隻是小小的1毫米,消費者每天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這樣算來,每天的消費量會大大增加。公司立即更改包裝。幾年後,公司業績提高了許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若要有所創新,就要打破常規,不能沿著以前的老路走。

那是在1996年的冬天,有一位業務主管去參加一個產品推廣展覽會。當時參加展覽會的企業非常多,整個會場人頭攢動,擠得水泄不通,他所在的企業是生產廚房用具,但當時他們的企業是一家新興的不為人知的小企業,所以在整個展銷的過程中很少有人問津,讓人十分失望,這可急壞了他們的企業老總。正在他們焦慮的時候,突然老總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在推廣會開始的第二天,會場正中央出現了一塊每一個參觀者都會看到的醒目招牌,上麵寫著一行大字:“凡是到我公司購物的顧客,都可以得到精美的紀念品一份。”不久,他們的櫃台前便擠滿了顧客,購物者爭先恐後,盛況空前,一直到會場結束。不用說,正是這一突發奇想使他們扭轉了被動局麵,轉敗為勝。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不斷地發明創造,打破常規思路,隻有跳出傳統模式才能領先一步,走到別人的前麵。

5.愚蠢的堅持和執拗毫無用處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有許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大量的時間去完成的,在這種時候,適時地放手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做事千萬不能過於呆板和執拗,一定要學會放棄和重新選擇,因為過於執拗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對人沒有好處。

每個人的人生,總會碰到許多走不通的路。在這些路上,有時我們完全看不到希望。這個時候,你就應當仔細地想一想,是要繼續堅持下去,還是該考慮知難而退,改換方式,重新選擇另一條路。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有時會碰到一種需要知難而退的情況。這時該怎麼辦?如果你已經以相當的精力長期進行了努力,但仍舊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時,是否還要繼續堅持下去呢?

人們常常形容一些頑固不化的人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難道我們也是真的要撞得頭破血流才願意放棄嗎?這時人們應該反思一下:以自己的目標、能力來說,自己是否走錯了路?如果走錯了路,就應該及早回頭,去尋找一條適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路。

杜邦家族之所以能保持輝煌,就在於他們懂得知難而退的道理。一戰時,杜邦家族一直是軍火生產的大型供應商。然而,杜邦並沒有被暫時的超額利潤迷惑,因為他深知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為此,他並不執著於軍火工業,而是積極地尋求其他領域。幾經斟酌,杜邦第六任總裁皮埃爾選定了化學工業作為杜邦新的發展方向。杜邦之所以選擇化學工業,一方麵是因為化學工業與軍工生產關係密切,轉產容易;另一方麵是其他行業大多被各財團瓜分完畢,唯有化學工業比較薄弱,且潛力極大。事實證明,杜邦家族的決定是很正確的。在20世紀50年代其他家族相繼衰敗時,杜邦家族以經營化工用品而發跡的家族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當一個人所從事的事情一直沒有成功的希望時,那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了,無謂地消耗自己的力量了,而應該盡早放棄,轉而從事別的事情。

當然,在我們重新選定方向之前,一定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千萬不可以三心二意、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就放棄了。知難而退並不是懦弱地退卻,而是經過努力和認真思考後所做出的決定,那種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就輕易放棄的行為是不值得讚賞的。

6.靈活變通、遊刃有餘地成就完美人生

八麵玲瓏的人是不會死守教條的,他們的特點就是善於變通。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隻有學會了靈活變通,才能使事情進展得遊刃有餘。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喬治·占納教授,在講授秘書學時提供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經理突然收到了一封非常無禮的信,信是一位與公司交往很深的代理商寫來的。

經理怒氣衝衝地把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向秘書口述了這樣一封信:“我沒有想到你會這樣給我寫信,你的做法深深傷害了我的感情。盡管我們之間存在一些交易,但是按照慣例,我還是要把這件事情公布出來。”

經理叫秘書立即將信打印出來並馬上寄出。

對於經理的命令,這位秘書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

第一種是“照辦法”。也就是秘書按照老板的指示,遵命執行,馬上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把信打印出來並寄出去。

第二種是“建議法”。如果秘書認為把信寄走對公司和經理本人都非常不利,那麼秘書應該想到自己是經理的助手,有責任提醒經理,為了公司的利益,哪怕是得罪了經理也值得。於是秘書可以這樣對經理說:“經理,這封信別理他,撕了算了。何必生這樣的氣呢?”

第三種是“批評法”。秘書不僅沒有按照經理的意見辦理,反麵向經理提出批評說:“經理,請您冷靜一點,回一封這樣的信,後果會怎樣呢?在這件事情上,難道我們不應該反省反省麼?”

第四種是“緩衝法”。就在事情發生的當天下班時,秘書把打印出來的信遞給已經心平氣和的經理,說:“經理,您看是不是可以把信寄走了?”

喬治·古納教授在教學中選擇了第四種“緩衝法”。

他的理由是:第一種“照辦法”,對於經理的命令忠實地執行,作為秘書確實需要這種品質,但是“忠實照辦”,仍然可能是失職;第二種“建議法”,這是從整個公司利益出發的,對於秘書來說,這種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難能可貴,可是,這種行為超越了秘書應有的權限;第三種“批評法”,這種方法的結果是秘書幹預經理的最後決定,是一種越權行為;而第四種“緩衝法”,則是一種最折中的、於經理於該秘書都無不利的方法,這是善於變通在工作中的體現,反映了一個下屬機敏靈活的處事頭腦和審時度勢的工作能力。

靈活變通有時還可表現在細分工作上,懂得如何選擇工作,統籌兼顧。

有人認為,既然計劃的實現要靠勤奮的工作,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好了。結果工作一件接一件,也來不及分辨,整天埋沒到工作中,出不了頭。

假如你覺得某件事很複雜,你可以把它分開來做,假如你一點兒一點兒去做,你會做得更多;假如你把它分得很好,那麼隻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個細節或嚴格部分,你會發覺完成它的速度,超出了你預計的速度很多,你也會發覺,這樣比你原來所想象的容易多了。

在你逐步做完這些細分工作之後,你會有更多的熱忱加快速度完成工作,而且你能從中獲得更大的滿足;假如你走到了一個死巷子,就別再走下去,你可以先做別的部分,直到這個障礙消除後再去做。當你往別處想,做別的部分時,你的心智就會有一個休息的機會,等你再回頭去做時,你可能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假如你鑽牛角尖死守那個樁,你就會一直被憂慮困擾。